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
(2005年7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西发〔2005〕4号文件印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意见》(京发〔2003〕15号),紧紧抓住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加快西城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实现“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二)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了我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斗志。
(三)体育是促进友谊、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人们的情感交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国际间的体育交往,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团结、友谊、进步”。
(四)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五)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和西城区在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体育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西城区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体育在创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首都中心城区的建设。
(六)近年来,我区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培养输送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摔跤冠军王旭和跆拳道冠军罗微等一批优秀人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体育设施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但是全区体育事业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与首都中心城区要求还不相适应,居民健身意识还需强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需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规模和管理水平与群众健身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规模有限。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七)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
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