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与印巴核竞赛
冷战结束后,国际核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一是大国之间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有所缓和,它们之间开始达成实质性的战略核军备裁减协议;二是地区性核问题凸显,先后爆发了朝核危机、伊核问题与印巴核竞赛,使国际核俱乐部扩大,地区核冲突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三是核恐怖主义的出现。这些都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冷战后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安全局势。
在冷战后出现的地区核问题中,最复杂而且最容易引起地区局势紧张的是朝鲜半岛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发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美朝双方的多次外交接触,最终1994年10月21日,朝鲜谈判代表团团长姜锡柱和美谈判代表加卢奇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冻结现有的核计划,而美国将负责在2003年底前,为朝鲜建造一座2000兆瓦或两座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反应堆建成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第一次朝核危机缓解。然而,朝美围绕着履行《框架协议》问题不断爆发争论。2002年10月初,美壤期间,美指责朝鲜在“冻结”其现有的两座石墨反应堆的同时,一直在秘密地浓缩铀计划。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美朝围绕着核问题的对立引起半岛局势的空前紧张和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经过中国的努力斡旋,2003年4月,朝鲜、中国、美国在北京举行了朝核问题三方会谈。从2003年8月起到2008年6月,有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但由于美国和朝鲜在关键的朝鲜弃核、美国给予朝鲜安全保证和提供补偿方面的立场不同,导致朝核问题陷入僵局,六方会谈一直没能重新启动。期间,朝鲜于2006年10月9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已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这无疑增加了朝核问题外交解决的难度。可以,朝核问题的症结在于美朝双方所固有的冷战思维导致双方缺乏战略互信。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是铀浓缩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2003年初,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对此,美国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终止铀浓缩活动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2006年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
朝鲜半岛核问题由来已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