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梁晓春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形成了包括经络文化、诊疗文化、本草文化、养生文化等在内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
。
第一章中医学总论
第一章中医学总论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践。
第一章中医学总论
中医学是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
中医学的特征:
以综合的方法为主
从宏观的角度
动态地研究人体各种内在联系
祥于机能略于结构
现代医学的特征:
以分析的方法为主
从微观的角度
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的变化
祥于结构略于机能
中医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分为六个主要阶段)
1. 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
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
积累了原始医疗知识
伏羲制九针
神农尝百草
伊尹治汤液
商代:甲骨文出现医用文字如:
疾、医、疥等
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如:
食医、疡医、
疾医、兽医等
2.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元气论自然观“人之生,气之聚也….散则为死”
阴阳五行学说已具雏型。
儒家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杂家
2.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使中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抽象概念的理论阶段。
2.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
秦汉时期
著名的医家扁鹊(秦越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法分析了病例。
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2. 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阶段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