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童言无忌,习作有情.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童言无忌,习作有情
不知何时起,学生习作刮起了“普通话”之风:一出口便是套路,充斥着看来的好词佳句,少了童真,缺了真情,没了童趣。细究下去,不难发现,在平日生活中父母师长的导引,也多以报刊上的优秀作文为例,灌输所谓“优作”的理念,学生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畏难的情绪,写作时,迷失在这样那样的“优作标准”里,随波逐流,形成自我言语的“荒漠”。
那么如何打开他们自己的话匣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呢?这就得卸下他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轻松的状态下,学生头脑兴奋,思路开阔,有利于他们表达真实的内心。而轻松的关键就在于:任务要“轻”,氛围要“松”。
一、为任务“减肥”:在铁的程度不提钢的要求
比照新旧版课标关于习作的要求,不难发现新课标对学生习作的要求,并没有把习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写出一篇好文章或是掌握某种表达技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习作心理。提倡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如此种种,目的只为一个,降低习作门槛,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
把这样的愿望落实到教学实际中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换句话说,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喜欢上作文,或是不视作文为难事,便已经开了个好头。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人为地加上许多框框,而要让学生按照他自由的想法,说他自己的语言。

教师的习作理念应随势而变。优美的表达是建立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之上的,华美的修辞是建立在熟练表达的基础之上的。当学生才刚刚学会用文字来记录或者交流的时候,老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就是写一件自己经历的事,“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要求简洁,起点并不高,例文也平易近人,完全是学生的视角和口吻,一篇是日常小事的记录,一篇是儿童的天真想象,并无具体细致的细节描写,这是对三年级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最适切的示范:文从字顺,语意连贯,没有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因此目标设定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原有水平:(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初步感知习作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2)学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3)通过同学交换读、品评等方式进行二次修改,让语句通顺。
取材于生活或直接的想象,无须过深的加工或挖掘意义,让学生的起步自然顺畅,而不是一开始就对过高的要求“望而却步”。这样学生才能在习作起步的第一级台阶上,轻松自在地缓步而上。
在学习例文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录下来,无论事大事小,只要觉得有话可说就能写。选材的低门槛,让学生不为“无米成炊”而烦恼。
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所见所闻所想所为皆可入文。这是孩子纯天然的言语,如同平常说话一样无拘无束,打破他们写文必用他人话的惯性思维,从而达到“自我语系”的发展。
不仅是起步作文阶段需要找准起点,对于更高年段中的学生空话假话作文的根治也应从找准起点入手。

孩子的语言发展良莠不齐,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木讷寡言。表现在习作中也是如此,有的妙语连珠,有的言辞乏味,有的语意混沌……但是,不要急。习作本身就是个性的表达、自我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有

童言无忌,习作有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