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问题》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43-02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数学广角――重复问题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思考、尝试、交流中,体验用集合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并能用集合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重复的意义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来进行一轮头脑风暴,看哪位同学的脑子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请听题:2位妈妈和2位女儿一同去世博园参观,每人都买一张大人票,她们只买了3张票,都全部进入了世博园。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1:奶奶,妈妈,女儿。
师: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不是4个人吗,这里为什么只有3个人呢?
生1:奶奶是妈妈的妈妈,妈妈是奶奶的女儿,就有2位女儿和2位妈妈了。
生2:奶奶是妈妈的婆婆,不是妈妈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生3:妈妈已经重复了。
师:同学们的脑子转得好快呀。“2位妈妈和2位女儿”其实她们就是:外婆、妈妈、女儿(板书)。妈妈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板书:既……又……),这里的妈妈她已经重复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重复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重复的意义,为下面研究的集合图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在活动中建立数学模型
师:今天老师请来两位你们非常喜欢,又非常熟悉的朋友,是谁呢?请看:
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喜羊羊、美羊羊。你喜欢哪个,或者两个都喜欢?
(设计意图:以学生非常熟悉,而感兴趣的喜羊羊、美羊羊引出,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师:喜欢喜羊羊的同学举手, 请3个喜欢喜羊羊的同学上来,站在呼啦圈里面;再请2个喜欢美羊羊的同学上来,站在呼啦圈里面;最后请1个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的同学上来站在呼啦圈里面(其他同学先不要出声)。
这时问题出现了,那位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的同学站在喜欢喜羊羊的圈里。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站的位置对了吗?
生:不对。因为她站在喜欢喜羊羊的圈里,表示他只喜欢喜羊羊。
这位同学又跑到喜欢美羊羊的圈里。
师:这样对吗?
生:不对,这样也表示她只喜欢美羊羊。
师:你们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站才表示她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呢?
生:把两个圈交叉,她站在中间。(让他到上面来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思维在不断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重复问题。)
站在圈里的同学都蹲下来,同学们要注意观察。首先喜欢喜羊羊的同学站起来,接着是喜欢美羊羊的同学站起来。
师: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1:有一个同学站起来两次。
生2: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就是既喜欢喜羊羊,又喜欢美羊羊。
生3
《重复问题》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