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许能锋副教授
提纲
一、病因概述
二、病因研究程序与方法
三、病因推导
一、病因概述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
(迷信、混沌阶段)
(学说)
(迷信、混沌阶段)
古代人常将疾病和灾害归咎于鬼神、菩萨、天意或上帝对人责罚,这就是唯心主义病因说。这个时期,人们是靠求神拜佛或祈祷来消灾除病。
在公元前770~222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祖先在著名医书《内经》就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随后即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
在西方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2年)所著的“Airs,waters and place”之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疾病与环境密切相关。
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们就观察到四季有不同疾病的流行。战载,“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认识到传染病与气候的关系,如“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病,孟秋行夏令则多疟疾”等。
公元12世纪前后中外均提出“瘴气”与疾病发生有关,并进一步指出通过清除“瘴气”来控制疾病。
古代人类对传染病的某些认识
公元前3世纪前后,《内经素问·剌法论》中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代王充在《论衡•命义篇》中写道:“温气疫疠,千户疫疠,千户灭门。”已用“疫”表示疾病流行,相当于现在的“Epidemic”。欧洲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2年)提出《流行病(epidemic)》。
意大利Fracastoro(1478~1553)最早提出:特异的疾病与特异的“传染物”有关。
Carclano 1557年指出:“疾病的种子是能繁殖其本身的微小动物”。
19世纪末,由于微生物的发展,Pasteur和Koch证实人和动物的某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Koch还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即:
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
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
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
5-6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