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
朝圣者,双手合十,匍匐着地,一步一跪拜,五步一叩首。然而,他们为的是什么?他
们不畏这路途遥远, 不惧那暴雨烈日, 为的只是在佛前诉说自己的祈求、 为亲人朋友祈福吗?
这答案却是肯定的。没错。但是,这条朝圣路已不再只是一条寻常的路,而是他们的信仰,
其代表的意义已远远超于他们每年去朝圣所重复的简单动作。 而这条朝圣路的长度, 便是他
们信仰的高度。
寒假在书店闲逛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周的这本《各自的朝圣路》 ,第一眼即被这
书名所吸引。初次接触周是他的《人与永恒》 ,篇幅虽短,但句句精悍,或是饱经沧桑
后所得的凝练之语, 或是灵光一现时所记的哲思之言。这次接触的 《各自的朝圣路》是散文
集,读完之后, 更感周先生文字之间所渗透出的智慧、宽容和静默的力量,着实令人感
叹与钦佩。
“世界上有多少个人朝圣者, 就有多少条朝圣路, 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
己走出来的, 不必相同, 也不可能相同。 ,, 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
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摘自《各自的朝圣路》
初版序)这段话里周先生提到两个关键词:朝圣者,孤独。整本书里他也花了很大的篇幅论
述这两个词,我们不妨先从这两个词说起。
一、朝圣者
何谓朝圣者,在书里,周先生把有信仰的人称为朝圣者。 那何谓信仰?信仰,拆开看就
是相信和仰望: 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 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的多, 甚至是人一生中最重要
的东西,值得一个人为之活着, 甚至为之献身,像日月星辰一般在我们头顶照耀。 虽然看不
见,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相信它的存在并且仰望它,于是我们就有了信仰, 便成了一
个朝圣者。 这信仰并非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对精神的信仰,是一种纯粹的理想追求,不夹杂
世俗功利。 这里不妨将它世俗化,称作理想, 我们的理想。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踏出的
朝圣路, 各自迎向心中的光明, 这个光明就是信仰, 而这种不畏艰辛, 苦苦追寻信仰的旅途,
便是一种信仰生活。 如今,国人的淡漠屡遭媒体揭露,老人扶不扶甚至搬上春晚, 社会呼吁
道德底线,呼吁爱心与温暖。我以为,其根源便是信仰的缺失。在清末,列强的铁蹄踏碎了
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道德体系几乎完全崩塌, 加之民国战乱频发, 新中国成立后又采取改革
开放, 国人的思想体系尚未形成宏观的统一与稳定, 便提前进入商业化利益化的时代, 必然
的结果,信仰缺失便是其一,道德涣散便是其二。不少人活了一辈子,努力了一辈子,有了
房有了车, 弥留之际扪心自问, 却还是没有明白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换
言之, 这个时代需要恢复信仰。 而事实上,恢复信仰的道路又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属
于自己的信仰, 可以有自己的多元选择, 求统一, 给出个大众路线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人在
宗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 有人在哲学中踏上了朝圣之路, 有人喜欢皈依自然, 有人热
爱熙熙攘攘, 这些都是值得拥护的。 然而回到实际, 恢复信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
你得有一个真正确定的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 在坚持信仰的途中, 还需学会独立思考, 勇敢
坚持。坚持自己,便不会随大流,被同化;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便不会
各自的朝圣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