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东段和中段争议地区全部被印度占领。西段共有 330000 km ,除巴里加斯被印占据外,其余归我。印
基于系统论的中印边境形势分析
摘要: 本文分析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现状,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结合地理环
境,评价军事地位与作用,并简述印度在边境地区的防务存在,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
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等特性,分析中印边境在我国周边形势中的地位,指出周边
战略要以大局为重,加强我方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关键词: 中印边境;系统;
中印边境争端问题由来已久,至今悬而未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军针对印度对我西南边境的袭扰,
进行了正义的自卫反击,给印度以沉重教训,至今令其心有余悸。但当时的后勤补给不够,迫使我不得不
采取“打而不占”的策略,打赢后决然撤兵,导致中印边境遗留问题。近年来,随着美衡”,我周边国家为抱美国大腿,频频出招,印度就是其一,发生在去年的“帐篷对
峙”事件,一度令中印关系紧张,因此,着眼新形势,不得不加强中印边境的战略准备。本文着眼新形势
下军事斗争准备,基于中印边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评价各个关键节点的军事地位与作用,简要分析印
度在与我接壤地区的兵力部署状况,试图将系统论引入到中印边边境乃至西南战略方向上的分析判断上,
以免由于战略上的误判,导致全局的被动。
一、 中印边境地区概况及军事地位
中印边境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麓,处于高寒地带,地势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员难以进入。在传
统意义上,中印边界线主要分东、中、西三段,但是锡金已被印度吞并,锡金曾一度成为中印缓冲地带的
重要节点,因此,印度与我接壤的边界线达到四处,总长度达到 1700 公里,大部分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分水
岭法予以划分,东段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西段和中段位于喜马拉雅山西端,每一段都存在争议领土,并
且面积不小。 东段争议主要集中在 “麦克马洪线” ,争议面积达到 9 万 km2,中段争议领土约为 2000 多 km 2,
2
度占据我的领土面积达到 9 万多 km 2,在国际上,是非法占据他国领土面积最大的争端。
1. 东段
中印双方在传统边界划分上,采用的是分水岭划分这一通行方法,喜马拉雅山的分水岭与导致中印双
方产生争议的“麦克马洪线”有所差异,麦克马洪线没有将错那和墨脱纳入其中,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
公路的县,错那当时是西藏政府所在地。 1962 年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就是从错那突破,攻取达旺,一直南
下。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由东南方向向西南方向转弯的地带,地形复杂,但距林芝较近,可接受来自林
1
芝机场的空中支援。在对印反击中的达旺主战场,中国向南是沿着“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进攻
的。
2. 锡金段
印度吞并锡金后,又开辟了一处与我接壤的地带,导致中印缓冲带仅剩下尼泊尔和不丹,而锡金这个
缺口正好位于二者之间,我在缺口处据有亚东,可以作为一个前突据点。
3. 中段
中段部分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三段中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的一段,也是
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胁的部分。这部分被提及的较少,经常被有意的忽略掉,在 google 地图上也是完全
按照印度的要求划分的,因这一部分面积小,被印度实际控制,而对我来说,
基于系统论的中印边境形势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