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带有社会特征的语言现象,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名对英语颇有兴趣的中国外语教师,本人在教学与研究中发现英汉语言中皆存在不少委婉语,这些委婉语往往有着同样的心理基础和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它们也反映出中西方人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于希腊语,它的构词法很有意思,前缀eu表示“良好、优美”的意思,词根phem的意思是“言语、词”,而后缀ism则表明该词为名词。显而易见,其字面意思为:优美的话语;好词或好兆头的词。《英汉辞海》对euphemism的解释如下::婉言用并不令人讨厌的词句提到令人讨厌的东西―与dysphemism相对照 、圆滑的或不怎么直截了当的词来婉转指令人不愉快的、痛苦的或者吓人的现实。《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euphemism的定义为:use of other (mild, vague and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hat i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委婉的说法;委婉的话。
众所周知,语言交流既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可以疏远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使交流的双方反目成仇,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策略,而委婉的说法就是策略之一。
二、委婉语的社交功能
每件事物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委婉语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展是源于其巨大的交流功能,对于不同文化中的所有委婉语而言,它们的社交功能实际上都是相似的。
委婉表达的最初原因是避开禁忌语,禁忌语比比皆是,最早的委婉语始于对上帝和鬼神的称呼。在西方国家(希腊和罗马除外)很多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对上帝很虔诚,忌讳直呼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因而产生了许多与《圣经》或基督教中的传说和引喻相关的委婉语,其中上帝的代名词为数居多,如:“the Creator”“the Maker”“the Almighty”,“the Savior”“the Light of the World”“Sovereign of the Universe”“Most High”“the Supreme Being”“Holy One”“the Eternal”“the Lord of Lords”“the King of Kings”。在我国,尤其在古代,人们认为各种自然现象皆由各类天神掌控,为了防灾祈福,他们向神祈祷并通过各种活动向神献祭。显然,他们因宗教迷信,对所谓的各路神仙怀有敬畏之心,婉言之为:“菩萨、大师、黄仙、胡仙”,甚至连村中的某棵大树也被称之为“树仙”。随后,禁忌语渐渐扩展至其它方面,如:疾病、性行为、排泄等。人们渴望健康,惧怕异乎寻常之病和各种伤残,像梅毒、淋病、艾滋病之类的性病往往委婉地称之为
“social disease”“communicative disease”或“Cupid’s itch”, 癌症的委婉语为the big C。在
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