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电算化》
唐辉
知识结构内容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
(大事记)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1979年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1981年8月我国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指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包括: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电算化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1981年8月,“会计电算化”概念的提出。
,即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核算,减轻劳动强度。会计数据独立。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次年7月颁布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初步确定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框架,并对我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
(核算)电算化的丰富发展阶段
、扩展为全面电算化,数据不再独立。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同年6月,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启动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工作。1996年6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对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初级会计电算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