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2008级地理科学(教师教育)
109012008047 王似丹
所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授课内容: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个圈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2)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并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对地球内部进行划分;
(2)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征,区分横纵波的异同;
(2)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情况,各层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情况
学生程度:
经过之前一段时间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且能够对具体的事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法指导:
需要正确的引导,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的魅力。充分挖掘本节新的学习资源,结合现实生活中例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乐趣。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导—读—思—结—探”的模式,整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主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
教学方法:
主要是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这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主要采用了导读法、读图分析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
意图/操作
教师活动(讲解/操作)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目的
回顾知识
前几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其运动的地理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本身,学习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般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那么我们先来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书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新课导入
【案例】鸡蛋的分层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而且我们不能把地球也像鸡蛋这样剥开来看它的内部结构,那么我们要如何探知其内部结构?
【案例】挑西瓜(引入用波的方式来判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用生活中的事例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承接
主要是运用地震波来对地球内部的结构来获取信息。
在学习具体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些关于地震波的知识。
讲解基本概念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21阅读第一段内容
【思考】1、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几种?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回答)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问题
认识地震波,了解有关横波与纵波的物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新起点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18-10-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