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可致腹泻,促进排便。
主治:
1、大便积滞,水饮及其他有害物质积滞。
2、部分可清热泻火,促使实热下泻。
3、个别药物兼具逐瘀消癥、杀虫等。
概述
库文档分享
水饮:脏腑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渗出液。
饮症:体内水液运输功能失常,水液停留于某一部位的一种病症。
分为
痰饮:广义指多种水饮症的总称。泛指体内水液运输不利,停积于体腔、四肢等处的一类疾病。西:慢性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肠梗阻等。
库文档分享
悬饮:《金匮要略》曰:“饮后水留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是因肺、胸部的痨、癌等病变,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导致饮邪停积胸腔,阻碍气机升降。以胸胁胀满、胀闷、咳唾引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胸部痰饮类疾病。西:胸腔积液。
库文档分享
溢饮:《金匮要略》曰:“引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痛重,谓之溢饮。”是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使脾失健运,肾失开合,气机阻滞,水湿内停。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西: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库文档分享
支饮:《金匮要略》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因感染痨虫,或感受温热、湿热等邪,郁而不解,入侵心包之络,或因肾衰水毒上泛,损伤心包。以胸痛,气喘,心包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痰饮类疾病。西:渗出性心包炎。
库文档分享
按功效分:
攻下作用峻猛
峻下逐水作用峻猛
润下
注意:
1、里实兼有表邪者: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同治,防止表邪内陷。
2、作用峻猛,易伤正气、脾胃——控制用量,避免中毒。
库文档分享
第一节攻下药
库文档分享
性味:苦:泻下寒:清热
归经:胃经、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概述
库文档分享
应用:
1、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实热积滞之症。常+行气药。增强行气之功,增强泻下及消除涨满作用。可+温里药——冷积便秘者。
2、清热作用还可用于
(1)外感热症之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2)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痛。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取苦寒泻降之功,清除实热,导热下行。
库文档分享
大黄芒硝
1、泻下攻积:胃肠积滞便秘,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二药为伍,相须为用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例:大承气汤
(1)泻火凉血:血热吐衄,牙痛口疮。
(2)破血行瘀:淤血之症。
2、清热解毒:热毒疮疡、烧伤、肠痈。
库文档分享
第10章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和第二节润下药和第三章峻下逐水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