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9 页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
2012 年 11 月 01 日 21:57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雪珥,原题: 《1911 年盛宣怀逃亡大使馆:从急
先锋到替罪羊》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
位 67 岁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 1911 年 10 月 27 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
17 天,其受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 10
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 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 使馆参赞爱德华对
此予以否认。
1911 年 10 月 27 日,大清国国会( “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
求中央政府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
不经审判程序, 以 100 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 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 这
无疑是世界议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 2 天( 10 月 25 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
路透社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 资政院此举, 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 要么服从资
政院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 ;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
宣称代表大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 26 日)的《纽约时报》 、
《华盛顿邮报》、《曼彻斯特卫报》等广泛援引。 《纽约时报》甚至认为,这是资
政院对政府下达的“最后通牒” 。
第二天( 26 日),似乎并没有经过多少挣扎的大清政府, 接受了资政院的 “最
后通牒”,下令将盛宣怀“双开”。上谕宣布:“盛宣怀受国厚恩,竟敢违法行私,
贻误大局,实属辜恩溺职” ,“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同时,内阁总理大臣庆
第 2 页 共 9 页
亲王奕劻、副总理( “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并行处分。
国际媒体继续跟进报道。 10 月 27 日的《华尔街日报》 ,标题就是《中国皇
室屈服以图避免革命》 ,可谓一针见血。与《华尔街日报》所用的字眼“屈服”
( yield )相似,同日《纽约时报》的标题用的是“投降” (surrender ),《华盛
顿邮报》则用的是“屈膝” ( bow),来描绘政府的妥协。
与这些相对中立的报道不同, 在西方享有盛名的英者莫理
循,则发出了倾向性十分明显的报道。 他认为, 在压力胁迫之下解除盛宣怀的职
务,实在是中国政府的耻辱,代表着这个政府的“虚弱和恐惧” 。《纽约时报》在
转载 莫理循 这篇 报道时 ,将 标 题干脆 改成 了 《这 是 可耻 的法令》
( Callsitashamefuledict )。
有意思的是,莫理循认为,被解职一事,对盛宣怀本人来说或许并不坏,因
为他的身体虚弱。 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中, 唯一提到盛宣怀
健康状况的。在盛宣怀 1916 年去世后,其子孙为其撰写的《盛宣怀行述》中,
才披露了一些当时情况,似乎盛宣怀的确面临健康问题,但并不严重。看来,作
为大清官场通,有着“北京莫理循”绰号的这位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