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棋
简介
跳棋的游戏规则很简单,棋子的移动可以一步步在有直线连接的相邻六个方向进行,如果相邻位置上
有任何方的一个棋子,该位置直线方向下一个位置是空的,则可以直接“跳”到该空位上,“跳”的过程中,只要相同条件满足就可以连续进行。谁最先把正对面的阵地全部占领,谁就取得胜利。一玩就懂,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下过跳棋。跳棋在香港跳棋被称为“波子棋”。关于跳棋的第一本书早在一五三一年就已经在威尼斯出版。目前在跳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跳棋在许多国家受到欢迎。国际跳棋联合会已经有五十多个会员国。
目录
①历史
。。。。。。。。。。。。5
②游戏规则
。。。。。。。。。。。。7
③游戏目标
。。。。。。。。。。。。9
④行棋规则
。。。。。。。。。。。。10
⑤行棋范例
。。。。。。。。。。。。12
⑥基本策略
。。。。。。。。。。。。14
⑦规则变化
。。。。。。。。。。。。16
⑧其他玩法
。。。。。。。。。。。。17
①历史
正方跳棋为中国跳棋的前身,图中所示为2人游戏时的摆法。
玻璃弹珠也是常见的棋子,图为6人游戏时的摆法。
中国跳棋的前身是正方跳棋(Halma),e Howard Monks于1883年到1884年发明的,也说法认为是1885年发明。这种跳棋可供2人或4人进行游戏,棋盘为正方形,共有256格,开始时棋子分布在角落,以最快跳到对角为目标,规则和现在的中国跳棋相似。Halma原文为
希腊文的ἅλμα,为跳跃之意,游戏的灵感则来自一个于1854年发明的英国游戏Hoppity。
正方跳棋诞生后,很快又出现了使用六角形棋盘的变种,在1892就由德国著名的游戏公司Ravensburger取得专利,被命名为Sternhalma,意为星形跳棋[1],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中国跳棋。与正方跳棋相比,游戏的变化和所需的技巧更加复杂。这个游戏在20世纪初期逐渐在各国开始流行,其较早的英文名为Hop Ching Checker Game,但随后被改为Chinese Checkers,但事实上和中国没有关系,只是为了从营销角度上增加神秘感。中国跳棋的称法来自英语,而在粤语中称作波子棋,因为弹珠也被广泛用作棋子,弹珠在粤语中的说法即为波子。
日本、韩国有种称为钻石跳棋的中国跳棋变体。
②游戏规则
图中给出了2种走棋的方式。其中绿色棋子的路线为平移;红色棋子的路线为跳跃,只要合乎跳跃的条件,此跳跃允许连续进行,即整条黑色路线可在一个行棋回合内一次完成。
基本规则
游戏人数: 2 , 3 , 4 , 6 人。
你的营区:起初你 10 颗棋子的放置位置,是一个正三角形。
你的目标:你的 10 颗棋子要离乡别井,连走带跳奔向对家,完全占领正对面的营区。
入营:棋子进入目标营区。
走子:只能一步走。
棋子可六个方向走动,每步只能达到相邻的空位上。
跳子:可以连续跳
一子跳棋规则:隔一个棋子可以跳!
空跳棋规则:像跷跷板一样,一个棋子在中间,两旁有相等的空位,就可以直接跳到对称位置上!
③游戏目标
中国跳棋的棋盘有6个角,最多可供6人进行游戏,每个人把各自同颜色的棋子摆满一个角,按照规则轮流走棋,以最早全部抵达并摆满对角为优胜。若是2人或4人对局,那么将棋子放在相对的角上;3人对局则将棋子互相间隔一个角摆放以平均分布;6人对局为将所有角摆满。因为平衡性要求,不宜进行5人游戏。
每方棋子有10枚或者15枚,都可以摆成等边三角形。2人或3人进行游戏,玩家可自行选择使用10或15枚,区别主要在于策略难度不同和游戏时间长短。4人或6人进行游戏,应当使用10枚棋子,否则棋盘中央会因为过分拥挤而使得棋子难以移动,棋盘设计时也已经杜绝了超过3人时的15子摆法,因为无法都摆出完整的15子三角形。在网络游戏中,多使用10枚棋子。
④行棋规则
每个人在自己的回合内,可以按照规则移动一枚棋子,中国跳棋中不存在“吃子”,棋子只能落在未被占据的位置。棋子的走法有平移和跳跃共2种,因为需要将己方的棋子全部移动至对角,棋子的行进速度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一般以能前进距离多的走法为优。相邻两点的距离称为一格,从游戏开始,一方全部棋子前进的总格数越多,则场面越是优势。
平移是基本的走法,一个棋子可以向周围相邻的6个位置中的一个进行移动,称为一次平移。平移的前进步数固定为一格,因此效率也是最低。
跳跃是主要的走法,指的是一个棋子可以跳过另一枚棋子,如此每次走棋至少会行走2格。自己棋子A的同一直线的连线上有另一枚棋子B(B不限属于哪一方),那么A能以B为中心,通过镜像方式达到直线的另一边,但前提是A的行进路线中没有B以外的棋子阻挡。这样A跳过B后,和B的距离保持不变,称为一次跳跃。如果
跳棋校本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