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
答:
答案:
12、她勤劳一生。
13、C.
14、民族、人民。
15、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16、“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回忆我的母亲
【疑难解析】
,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
·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
甲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
乙生:表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
丙生: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丁生: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连起来的?
思路: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剪裁技巧、揣摩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把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主要是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看一看哪些地方有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课文第14至17段大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
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