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帕金森氏综合征:老年性血管硬化、脑炎后遗症,慢性汞中毒及抗精神病药等。药物分类:拟多巴胺药和中枢抗胆碱药
第一节:拟多巴胺类药物
左旋多巴
由酪氨酸羟化而来,是体内合成CA的中间物。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容易
影响因素:胃排空速度
胃pH值
高蛋白食物
代谢肝脏、心、肾、肠中多巴脱羧酶代谢为多巴胺,
转化为黑色素
1%进入中枢而发挥作用。α甲基多巴肼可提高作用。
排泄肾脏
【作用与用途】
1. 抗帕金森病: 被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脱羧为多巴胺,
补充递质。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
特点①轻症较好,重症较差,治疗效果与残存神经元数量
有关。
②肌肉僵直、运动困难好,震颤差
③起效慢,药后2~3周。最大疗效1~6个月。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对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原因:氯丙嗪阻断DA受体。
2. 肝昏迷:伪递质学说; 不能改善肝功能。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80% 与CTZ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80% 与CTZ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精神症状:兴奋,焦虑等。
舞蹈症
开关现象
卡比多巴
作用:是较强的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抑制多巴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
与左旋多巴合用,提高脑内多巴胺的
第十五章 抗帕金森病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