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心传统故事变“陷阱”.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心传统故事变“陷阱”-幼教论文
小心传统故事变“陷阱”
文姬熠华
18世纪末,欧洲的一所监狱里,犯人们正在放风。这些犯人都是少年,在每个犯人脚边都有一大块阴影,那是他们脚镣上拖着的沉重的铁球。当时的儿童哪怕是偷了一个苹果都会被判苦役,由于孕妇也要服刑,因此监狱里的许多儿童并非少年犯,而是在监狱里出生、监狱里长大的。那时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普遍认为,教育就是教训、体罚。
轻视儿童,把儿童视同财产,是现代儿童观产生以前人类的普遍观念。在那种观念下诞生的一些故事,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比如《三只小猪》,其创作时间较早,远远早于科学儿童观出现的时间。甚至许多这类故事,当初就不是创作给儿童看的,其中还包含着性暗示和暴力血腥的噱头,有些则远远背离了当今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
比如英国民间故事《杰克和豆蔓》,说杰克用奶牛换了几颗豆蔓种子,被妈妈骂了一顿。但这几颗种子是有魔法的,种子一夜之间长得巨大,直插云间。杰克通过豆蔓爬到了天上,来到了巨人家里。他数次作案,盗窃了巨人的金币、能生金蛋的母鸡和金竖琴,这些财宝使杰克一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巨人发现后,顺着豆蔓爬下来追他,最后杰克砍断豆蔓,把巨人给摔死了。
编这个故事的人也觉得有些说不过去,就给杰克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由,说巨人是一个吃人的魔王。问题是,巨人吃不吃人和杰克偷不偷他的东西在法律上完全是两码事。在当今的法治社会,即使社会分配存在着许多问题的情况,杰克们可以找到上千条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没有一条可以让他免受惩罚。
看有这类倾向的作品,孩子们会觉得这是好的,是美的,会以此为标准,不断模仿。
当儿童开始确立“自我意识”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清“我”与“他人”的界限。在超市、幼儿园、陌
生人的家里,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东西是“他人”的。这是文明社会做人的一个起码准则!这个故事的杀伤力在于,它完全模糊了“我”和“他人”的界限。不是说孩子看了这个故事就必然会去犯罪,而是说,如果孩子们接受了故事中的逻辑,那么在现代社会中一定会处处碰壁。至少,他们也会感受到更多的不公,产生更多的被剥夺感,造成心理失衡,而这一切的根源,可能就来自于这类故事。
我不建议给孩子看情节中带有暴力冲突的故事,更不希望孩子用这种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心传统故事变“陷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jianjian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