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包括重点实词、 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 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 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
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思考课文是
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不畏强暴、 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 勇于改
过的等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在学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
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质疑和探究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曾想
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犹豫了,因为他把
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
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
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传体通史,被鲁迅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二、知人明世

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A、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继父任太史令,在“金匮石室”
(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自公元前 104 年起,他开始写《史记》 ,实践
他父亲的遗志。
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古文,这使他有机会
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 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 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
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
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
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
C、艰难发愤。公元前 99 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
帝,入狱受了宫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
无愠色”。公元前 96 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
91 年写成《史记》。
2.《史记》简介
体例:纪传体 《史记》
国别体 《战国策》
编年体 《资治通鉴》)
《史记》 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eng191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