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09— 3
姓名:倪鹏
学号: 200904026
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以南 ,面积 302 平方公里,外围
保护地带面积 500 平方公里,耸立在播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
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 生物气候具有比较明显的垂
直分异现象,它在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植物地理、土壤地理
以及自然景观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内容, 是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好课
堂。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 << 世
界遗产名录 >>,2001 年 3 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
200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
一・实习时间
于 2010 年 5 月 22 日- 2010 年 5 月 28 日进行了为期 7 天的庐山
自然地理实习。
二・实习路线 :2011 年 5 月 22 日 淮安 ---- 庐山:抵达庐山
2011 年 5 月 23 日 牯岭 — 月照松林—气象站—望江
亭—小天池—王家坡
2011 年 5 月 24 日 牯岭—芦林盆地—三宝树—黄龙
潭—电站大坝
2011 年 5 月 25 日 牯岭—庐山植物园—含鄱口—博
物馆—碑林
2011 年 5 月 26 日 牯岭—五老峰—七里冲—三叠泉
2011 年 5 月 27 日 牯岭—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
—大天池—龙首崖
2011 年 5 月 28 日 庐山 ---- 淮安:返回学校
三・实习目的与意义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析的方法。
: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
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 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 初步培养
学生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 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 调查样地的
植物群落。
: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进一步认识各种类型的动物,运用理论知识,进一步
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初步掌握动物地理学的野外调查方法与
基本技能。
四、庐山的地质概况
1、庐山的形成 :在绵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经历过三大不同的
地质历史发展阶段:
1)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 2500-800 百万年)
2500-800 百万年。本区是一个海槽,在 1800 百万年前海槽受到
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大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
壳结晶基底。 1800-1000 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
由内向外依次为;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沟,大样,庐
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在 850-800 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板块碰撞
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 构成了大陆
褶皱基地, 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 伴有的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
喷发。
2)地台陆表发展阶段( 800-200 百万年)
800-200 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 西日的山脉风蚀已尽,
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 200 百万年前,
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
3)盆岭构造发展阶段( 200 百万年至今)
200 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
动强烈,盆岭山岭,相间为特征。 96-65 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
伸展拉长状态, 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住拆离断层, 将古鄱阳湖底
下 15-21 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 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
鄱阳湖盆地。 65- 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
成湖。 -3 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三百万年第四纪大冰
期到来之时,庐山已 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2、庐山的地层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 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 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
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
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 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
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3、庐山的地质构造
庐山内的褶曲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