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悟能、悟净的涵义
丹
【上师分享】自净其意,悟者之本
第六世贡唐仓大师久美 ・ 贝旺旭
丹
贡唐仓 ・ 贝旺旭大师,是深受海内外僧俗各界广大群众敬仰和爱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金座
(赛赤 )法王, 西藏甘丹寺第五十色持, 拉卜楞寺四大色持的第一位、 为第六世贡唐仓大活佛。
大师于 2000 年 3 月 1 日凌晨在甘南夏河拉卜楞寺贡唐拉章的卧室内圆寂。
各位道友,各位同修:
大家为弘扬佛法来到这里, 殊胜因缘让我们坐在了一起, 作为一个藏地僧人, 感到十分高兴。
大家如此盛情接待, 我深表感谢。藏族僧人来这里的机会比较少, 加上修习宗派的不同,给
别人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我们见面了, 其实是平平常常的人说平平常常
的话,我和大家一见如故。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现在的世界来看,无论是发达的地方,还是不发达的地方,
还没有听说哪一个国家没有宗教, 也没有听说那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 如果我们考查一个
有史以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 有哪些理论和实践一直没有过时, 被人们原原本本地继承
了下来,大概只有宗教。 千古以来, 科学不知道发展了多少倍,几乎把过去人们衣食住行用
等一切方面的东西都淘汰了、 更新了, 前无古人的发明和创造还在不断出现. 但是宗教却不
然。佛陀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 他的每一句教导我们今天仍然用得着, 没有人能够超过。真
是颠扑不破,仰之弥高。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佛陀站的高,看的远。他是站在出世高度,对人生、人类社会乃至
整个自然宇宙, 进行了居高临下的、 等量齐观的研究, 得出了 《金刚经》 上说的那样一个 “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坐如是观 ”的结论,彻底掌握了宇宙发展规律。所
以他的观点永远不会过时。
宗教的对象是人。 宗教的目的是教人认识自己。 宗教的工作环境是人的心灵。 人的心灵可以
在他的言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只是它的表现, 心灵本身无形无象, 谁也不能把自己
的心拿出来示人。正因为如此,宗教的方法随机应变,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种
殊途同归的教育方式,所以称之为 “宗教 ”。宗,是派别的意思。教,是修道的内容。特别修
道的目的达到了,成佛了,宗教就没有用了。这就好比江河流归大海,在进入大海以前,所
有的说都要通过一个渠道向大海方向流淌, 一到大海, 渠道就没有了。 宗是渠道, 教是流水,
大海是正果。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 本质一样宗派不同, 各有各的特点。 藏传佛教一个最大的特
点,是比较完整地接受了佛陀的教义,概括起来就是 “外修声闻戒,内修菩萨行,密修金刚
禅”。这是以小乘上座部的戒行、大乘显宗的慈悲菩萨行、金刚密乘的禅定修证妙法相结合
的快速成佛方便法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集中优势,综合治理 ”。在修持方法上,身体的
姿势、 口中的密咒、 意中的观想三者密切配合,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当然这是专门修证佛法
者的事了。
佛教的经典浩如烟海,在藏传佛教里,光是显法的必修经典大约 15 年才能学完。有的经讲
解一遍也要好多年。不过这都是针对寺院里专业修道者说的。这样的专业修道者非常必要,
没有他们, 佛法就得不到证实和传播,人类认识自己、接近真理的的过程就会中途而至,找
悟空、悟能、悟净的涵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