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李若瑜教授.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家简介:李若瑜教授
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北京大学皮肤病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北京大
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
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亚太地区医学真菌学会理事
北京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委
Mycopathologia、《中华医学杂志》、《中
华检验医学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等十种杂志的编委;
从事皮肤病性病及医学真菌学的教学工作二
十余年。
参加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讲课。指导了
30余名研究生。举办真菌学习班十余期。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训讲义
2011-7-13
主要内容
•抗真菌药物特性简介
•抗真菌治疗策略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筛选原则
系统性抗真菌药物分类
多烯类
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基制剂、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
吡咯类
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氟胞嘧啶
5-氟胞嘧啶
烯丙胺类
萘替芬、特比萘芬、布特萘芬
棘白菌素类(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安尼芬净
(anidulafungin)
抗真菌药物作用位点
乙酰-Co-A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角鲨烯
三唑类
ß (1,3)-D-葡
聚糖合成
羊毛甾醇 K+
两性霉素B 棘白菌素类
麦角固醇
两性霉素B(1)
•作用机制: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结合,形成细胞膜通道,导致细胞内重要物
质渗漏,真菌死亡。
•体外抗菌活性:广谱抗菌活性,对念珠菌、
隐球菌、多数曲霉、双相真菌等均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对于部分接合菌和镰刀菌也有一
定效果。对皮肤癣菌效果不明。
两性霉素B(2)
•药代动力学:半衰期长(24h),可每日单次给
药,蛋白结合率>90%,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不
进入脑脊液。
•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显著:即刻反应(发热、
静脉炎)及肝、肾、血液、心脏毒性及低钾等。
严重肝病患者禁用。
•临床应用:敏感真菌的深部感染:如侵袭性曲
霉病、念珠菌血症、隐球菌脑膜炎、毛霉病等。
•耐药趋势:土曲霉、赛多孢霉天然耐药。
两性霉素B脂质基制剂
•为减少AmB的毒副作用,发展了三种以脂质为
运载工具的AmB
•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常规制剂相同,剂量需达
3-5倍
•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系统,减少了在肾组织中的
分布,降低肾毒性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热等急性反应,但个别制
剂耐受性差
两性霉素B的三种脂质基制剂
Abelcet, ® ABLC Amphotec ® ABCD Ambisome ® L-AMB
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两性霉素B胶状分散剂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与磷脂复合构成带状结构与胆固醇硫酸酯结合形成包裹在含磷脂的脂质微
小脂质片状物,盘状颗粒
颗粒大小: -11 µm 粒中,单层的脂质体
颗粒大小: -µm 颗粒大小: µm
两性霉素B及三种脂质基制剂比较
两性B含量每日剂量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AmB
2-7% -1mg/kg
Fungizone
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 ABLC 5mg/kg
33%
Abelcet (用5%糖水)
两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 ABCD
50% 3-6mg/kg
Amphotec
1mg/kg开始
两性霉素B脂质体 L-AmB
10% →4mg/kg(3-5)
AmBisome
(总1-2g)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李若瑜教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