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冥王星
新泰市金斗中学
张光彩
冥王星概述
冥王星(Pluto),太阳系中较大的矮行星,位于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内侧,属于外海王星天体。
1930年2月18日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它是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中已知的大天体,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直径约为2370千米(小于月球),误差值为上下20公里,,×10²² 千克。公转周期约248年,。表面温度在-220℃以下。
冥王星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行星5A-行星的定义,决议6A-冥王星级天体的定义冥王星从此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编号为134340。
2015年7月14日,经过9年多的长途跋涉,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1]
NASA公布冥王星新3D图像或有冰火山存在
2015-11-12 16:08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3D影像,冥王星南端可能存在巨大的冰火山。NASA行星科学家Jeff Moore说:“虽然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宣布我们已经在冥王星发现火山构造的消息,但这些(猜测)肯定存在可疑性,我们正在紧密研究当中。在新视野号取得的新发现中,还包括流动的冰和大范围的薄雾,这些都表明冥王星是一个充满奇观的冰雪世界。这张全景图由新视野号在距离18000公里的位置拍摄的
基本参数
中文名冥王星外文名Pluto
分 类矮行星发现者克莱德·威廉·汤博
发现时间1930年2月18日质 ±×10²²kg
±³ 直 径2370±20千米
表面温度平均零下229 ℃
~() 绝对星等-
×10⁹km
(90465天) °
大气层构成甲烷、氮气、一氧化碳
已知卫星数量5 °
(×10⁹km)
(×10⁹km)
km/s
行星之辩
冥王星自1930年被发现以来,长期被列入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但是从2000年起,在太阳系边缘、海王星外侧的柯伊伯带中不断发现新天体,其个头越来越大,特别是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当时被认为比冥王星更大,因为当时估测的冥王星直径只有约2300公里。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200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再次将冥王星划为类冥天体的原型,为矮行星项下的子分类。
2015年,“新地平线”号首次飞掠冥王星,经此次近距离重新测量冥王星直径,认为过去的估算小了,于是IAU在8月举行大会,冥王星有望回归九大行星。
星体特征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
冥王星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大约需要248年,它的椭圆形轨道位于太阳系中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区域。冥王星的椭圆形轨道意味着,当它处于较近位置时,距离太阳大约44亿公里,而在最远位置时,距离太阳约为73亿公里。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清楚,但大概在35到55K(-238到-218℃)之间。
冥王星与卡戎的地形绘图(非本色)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
天文知识冥王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