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牡丹亭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牡丹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牡丹亭》,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的基础。
,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六支曲子的语言中,体味揣摩人物思想感情以及心理活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掌握双基要点参考中本课字词成语的音形义,每人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2、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搜集、整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和影音资料。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每人准备一份5分钟的发言稿。
二、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用二十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成果(本着择要,不重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补充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明清传奇的相关知识。(可与学生预习成果相结合)
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关于作品:《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3、进入《游园》一折的学习
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正音,有疑难处提出,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补充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
(3)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4)凝眄(miǎn),
朗读课文:
 a学生齐读  b学生分角色朗读: 旦、  贴、  介
  再听一遍《游园》相关唱段  
第二课时        
1、赏读曲词  
2、引导学生品读曲词
分小组,准备对六段曲词的鉴赏。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每段曲子的内容(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说说曲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备用提问:
【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句写景之外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鸟的歌声,

牡丹亭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omcl2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