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牧马之歌》课例
摘要:本文以课例的形式简述了歌曲《牧马之歌》的教学过程,此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歌曲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
关键词:牧马之歌;课例过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71-01
一、设计思路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一首哈萨克民歌《牧马之歌》带我们一同去领略萨克民风情。
二、教材分析:
歌曲《牧马之歌》作于1958年,原是一首男声独唱歌曲,歌曲短小精炼,具广有泛的群众性。《牧马之歌》采用民间乐曲双句反复的乐段结构形式,歌词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歌曲为一段体。它的曲调健美、豪放,富有跳荡感;结构短小、紧凑、精炼,充分吸收了冬不拉的音调,具有舞曲的特点;歌曲的衬词部分是整首歌曲的灵魂,它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前后情绪产生对比,展示了牧马少年开朗豪放的性格和欢乐活泼的音乐形象,波音的运用起到活跃气氛、展示华彩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歌曲的民族色彩。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地视唱歌曲的能力,对歌曲已做了预稳的旋律会让学生很快掌握歌曲的演唱。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增进学生的自豪感,民族荣誉感。了解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先完整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形象,教师引导,分段聆听、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描述音乐的形象。体验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模唱歌曲,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来感受歌曲的内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能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能配合简单的节奏动作,用轻快乐观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正确地理合歌曲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先听唱、后学唱、再教唱的学习方法,熟练地、正确地演唱歌曲。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了解歌曲的意境,理会歌曲的情感。
七、课前准备
教材、教学用书、录音机、琴等
八、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和木垒两个哈萨克自治县,据民间传说,“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牧马之歌》。
2、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讨论,回答。(欢快地、活泼地)
2)教师反
歌曲《牧马之歌》课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