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
四(1)班李佳欣
2018年1月
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1、寓言中包含的道理很明显,但一般不直接加以说明,需要人们去“悟”出来。
2、多采用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说明一个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3、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寓言的基本特点:
揠苗助长
本文是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中的一则寓言。南宋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作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出处:
yà miáo zhù zhǎng
揠苗助长别名:拔苗助长
zōu
生字我会读
yù wèi yú qū
寓谓予趋
揠闵槁寡
guǎ
原文:
揠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同“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归:回家。
谓:告诉。
其人:他的家里人。
病矣:累极了。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急行,跑;
之,代词,它,代禾苗。
则,却;
槁:枯槁,枯死。
寡,少。
注释:
想,没想好处。
舍,抛开不管。
耘,锄草。
非徒,不但,不只。
之,代词,它,代禾苗。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故事:
揠苗助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