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这一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及污染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威胁。科学的自我防护,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势在必行。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危害性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8-01
1 职业暴露概述
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及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体液、血液、分泌物接触,所以自身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防护制度和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有效方法,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
2 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不但会危害护士的健康,同时还会引起医院感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杆菌、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传染途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锐器刺伤。不安全的操作常会导致医疗锐器伤人的事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锐器弄伤时皮肤深部会受到伤害,这也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同时也是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最主要途径[1]。
职业防护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目前大部分医院已经制订暴露人员处理程序制度、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但是相关制度的宣传并没有得到落实,缺乏对制度的执行与监管。
未正确使用安全器具。安全器具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会对护士带来受感染的可能,护士出现注射针刺伤基本都是发生在操作后处理锐器物时,这就与护士为能正确使用安全器具有重要的关系。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和能力差。在医疗机构中,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淡漠,所以会导致其防护行为不到位,无法在工作中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职业暴露的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无保护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时间长,还不戴手套[2]。有些护士通常会在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时才戴手套,平常在接触到患者皮肤传播的血液时却很少戴手套,其中有部分护士还认为戴手套没有必要、浪费、麻烦、操作不方便。很多护士只知道面对病人患有传染病时才知道接触需隔离,平常主动戴防护镜、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的频率非常低,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还很淡漠。
空气污染。
麻醉剂。手术室的环境相对是封闭的,空气中会存在残余吸入性麻醉药如安氟醚、异氟醚等。人长期出在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引起自发性流产、生育率降低、胎儿畸形和肝功能损害。
紫外线。手术室中常会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来消毒。紫外线能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不稳定的、活跃的和有毒的臭氧。
化学消毒剂。器械浸泡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