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中国红
——读 《红岩》 有感 它, 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诗篇, 是一首用灵魂和生命谱写
的伟大赞歌。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记忆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抹亮丽的
中录了一段以不屈的民族精神与炎黄骨气为内容的血泪史,承载了一段用抱负和
崇奉占据一切的岁月,它就是《红岩》 。
:
还记得封面上那句话 “ 用鲜红的血染红咱们的旗号” ,短短几个字眼便可让人全身沸腾,
内心涌动一种想一口气将它读完、 读透的激情。 是的, 时而崇敬、 时而心酸、 时而心潮澎湃、
时而扼腕惋惜,经历了内心的波涛汹涌,我读完了这本红色经典。 《红岩》记述的是 1948
至 1949 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
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
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 1949 年 11 月 27 日,重庆解放前夕,
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 , 200 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
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 10 岁的 “小萝卜头”宋振中) ,遭到了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
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 ......
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
利 ??
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在这样的魔窟里,避
免不了对酷刑的描写, 但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两种政治力量和两种精神力量的较量, 与此同时,
它还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
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 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 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
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经过激烈的斗争,凶残的敌人最终失败了,我
们的革命先烈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
除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之外,小说还以地下党组织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
争做为另外两条支线,这三条线索融合成一个整体,揭示了在敌人统治的地区和严密控制的
监狱里,共产党人将生命化为胜利的高尚风貌以及反动派在濒临灭亡之际垂死挣扎的种种丑
态。
在情节的构造上作者也独具的匠心,他没有去追求离奇的情节,而是重点把活动天地极
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尖锐处用笔,这
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鲜明地显现出来。英勇坚强的许云
峰、江姐,充满传奇色彩的“双枪老太婆” ,疯老头儿华子良、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
等,都已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典型形象。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
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
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
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
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
产党员,
红岩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