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赏识教育
摘要:从教20余年来,我常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总是对学习不敢兴趣,不大喜欢学习呢?即便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不是那么阳光和自信,也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和勇气。据调查63%的学生认知需求偏低厌倦学习。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
关键词:赏识教育;学生;信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29-02
传统的师道尊严、棍棒教育,使我们常常盯着学生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抹杀了他们的信心和创造力。长期的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而今天的中国不再那么急切的需要那些高精尖了,它更加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为此,我认为应该积极的推进赏识教育。
钻石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放光芒,每一个被光环笼罩的成功人士也离不开识才之人的赏识及帮助,更何况是孩子。然而,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用一些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总是拿他们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我们总是强调他们身上存在的那些不足,想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长此以往,教师就不能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那我们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就发现不了自身的优点,也只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那他就会缺乏最起码的自尊和自信。殊不知那些成功人士及伟人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充满自信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伟大,就是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并把它发扬光大。推进赏识教育就先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开始,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
要想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信心,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优点的、有才能的,人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他们是聚集于一身的。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所在,并加以鼓励和培养,从而成就其一生。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鼓励和支持,有长处有优点的孩子,他的优点可能也会因为教师的淡漠而渐渐消失。老师的眼里不应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之分,学困生不单单是“学困生”,他们只是一个有待进步、有其他潜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于欣赏差异,因为有时差异就是特长。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跌倒,就算学生有一千次跌倒,也坚信他会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教师经常的赞赏和表扬,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的取得成功。所以我要说:“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赏识,因为你的赞美和赏识完全有可能造就一个个的祖国栋梁之才。”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会说:“我也想赞美他,赏识他,可我找不到赞美他,赏识他的地方呀。”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缺少美好的心灵,而是缺少发现美和好的心灵。要想发现学生值得赏识的地方必须用心灵去感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庄家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
漫谈赏识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