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婷,黄水平* 通讯作者
*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徐州 221002)
[摘要]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适应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社会发展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吸取国内外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实施高年级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关键词] 导师;预防医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1]。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当今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养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预防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新问题。过去几年,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借鉴和实行了预防医学本科生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科研导师制是一种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2-3]。它克服了当今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弊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改革。下面是我校关于预防医学本科生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高年级科研导师制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适用性
理论指导实践,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预防医学专业实行导师制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由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特殊性,大一到大三主要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只有大四学生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而且这一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4],如有导师对其科研活动加以指导,必定会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预防医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师生比例失衡严重、师资缺乏等[5],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担负着研究生培养及其他工作,如果实行全员全程导师制势必增加导师负担,影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借鉴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经验基础上,为实现精英教育,使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对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高年级
科研导师制。
二、预防医学专业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构建
1. 导师的选聘及考核。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有在研课题或科研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实行聘任制,每届聘期两年,每位导师指导5名学生。为实现培养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导师自动转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院会在聘期内及聘期满分别对导师进行考评,考评合格的导师可以进入下一轮培养工作。
2. 导师的职责与任务。年级不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也有所不同。对于预防医学专业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院配备有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从专业课教师中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担当班主任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于大四至大五的学生则由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科研活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和科研计划,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学生的分配。为体现教育公平,我院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全员指导。学生的分配采取双向选择原则,5位学生为一组,每组学生由一位导师指导。在入组之前,学院向

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