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渔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湖北渔业发展概况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大省,发展水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发展水产业具备宽广舞台和有利条件,深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历来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大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渔业资源概况
全省水域总面积2041万亩,放养水面1120万亩,其中湖泊315万亩、塘堰210万亩、水库260万亩、河沟35万亩、精养鱼池300万亩。这些丰富的水域资源孕育了众多的水生动植物。全省现有鱼类176种,底栖动物86种,浮游动植物213种,水生植物164种。
湖北武昌鱼闻名遐迩,洪湖、刁汊湖莲子享誉国内外,主要水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50%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水生野生动物有白鱀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水生野生动物有大鲵、胭脂鱼、江豚、水獭等,省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30种。流经我省1062公里的长江和在我省流长979公里的汉江,是鱼类的天然种质库,它为我省渔业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和有利条件。
(二)渔业发展概况
湖北渔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前,是我省渔业的初始徘徊阶段,养殖生产处于低水平,以人放天养为主。到1978年养殖面积仅30万亩,总产量仅11万吨,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份额不到1%,处于“千湖之省”吃鱼难的尴尬局面;
二是从改革开放到1990年,是我省渔业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国家“两放”(放开水面经营权和水产品经销权)政策的实施,全省上下迸发出极大的发展热情,在重视大水面开发的同时,大搞商品鱼基地建设,精养鱼池从无到有,八十年代末达到100万亩,总量达到70万吨,升至全国第二位,缓解了
“千湖之省”吃鱼难的问题。
三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渔业在保持量的增加的同时,注重质的提高,到上世纪未,养殖面积达到900万亩,产量突破200万吨,名特优比重达到50%,1996年淡水产品总量跃居全国第一位,彻底解决了“吃鱼难”并进入了“千湖之省”吃鱼优的历史阶段。成为名符其实的水产大省。
四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省渔业进入崭新的突破性发展阶段,内涵挖潜和外延扩张齐头并进,特别是近几年来,渔业生产一路高歌,亮点纷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并逐步开始向现代渔业过渡。
曾经在14年前以一本《谁来养活中国》,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计划生育和淡水渔业。采访中,莱斯特· 布朗表示:中国的淡水渔业发展得好。这是一个重大贡献,我认为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动物蛋白,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什么是效率最高的动物蛋白来源?美国人是吃牛肉的。但是美国的模式不适合其他国家。我得出的结论是,牛肉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动物蛋白,因为1磅牛肉带来的动物蛋白需要7磅谷物来换取。也许我们可以多吃点猪肉,禽蛋类食物。此外,淡水渔业在中国很广泛,这恐怕是效率比较高的,可以减少谷物以换取动物蛋白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技术。要知道,中国渔业的产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有的产量加起来一样。可以说,湖北的淡水渔业为全国乃至世界渔业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湖北渔业的主要优势。
湖北渔业
湖北渔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