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县简介
一、简介:
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 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的吉泰盆地腹地, 横跨赣江
两岸。“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 2666 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
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 2007 年底,全县人口 万, 99% 为
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二、历史:
泰和县历史悠久,西汉豫章郡庐陵县县治即位于今泰和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白口城 [2] 。
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则属九江郡。
从沿革上来说,泰和县最早的建制是东汉兴平元年( 194 年)孙策所置的西昌县。当时
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同时置西昌县,郡县同治白口城 [2] 。晋太康年间,庐陵郡迁治石阳县
(今吉水县东北 10 公里)。
“泰和”之名则始于隋朝。隋开皇十年( 590 年),废西昌、东昌、遂兴(今遂川、万
安)、广兴(今莲花县) 、永新等县,设安丰县。次年( 591 年)安丰县以“地产嘉禾,和气
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唐初更名为太和县。元代升为太和州。明初废州,复为泰和县。清代
则沿袭明制。
民国 28 年( 1939 年),因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及各其各部门南迁至泰和城西的
上田(现属县城澄江镇) ,泰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省会,繁华一时,同时亦成为日
机轰炸的重点 [3] 。1945 年 1 月江西省政府再迁宁都县,直至 8 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 年 7 月 28 日,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三、地理:
1、区位
泰和县位于东经 114 度 17 分~ 115 度 20 分,北纬 26 度 27 分~ 26 度 58 分,居赣江中
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县接壤,东南与赣州
市所辖兴国县相邻。南北最长处约 57 公里,东西最宽处约 102 公里,面积 2666 平方公里。
2、地形与地貌
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 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 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 西部
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 %;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
占全县面积的 % ;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 % 的丘陵。
全县共有海拔 500 米以上的山峰 30 座。主要山峰有玉华山、武山、十八排、天湖山、
紫瑶山、五峰山、白云山等。十八排位于水槎乡,海拔 1176 米,为全县最高峰。
泰和县河流众多。 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 自西南的万安县入境, 折而向东过县城南面,
再向东北流入吉安县,将县境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境内流程 公里,古代因“水流
澄澈”而被称为“澄江” [5] 。其他主要河道均为赣江支流,自东、西部的山地呈羽状汇入
中部的赣江。 自东南方向起,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有东岸的仁善河、 仙槎河、 珠林江(云亭河)、
东沔河、(珠林江支流,又名水槎河) 、西岸的蜀水、 ?水(牛吼河) 、六七河( ?水支流)、禾
水。
境内无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为人工水库,包括南车水库(又名白鹭湖) 、
老营盘水库、洞口水库、缝岭水库、芦源水库等。
四、气候
泰和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情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