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作用 1、科举极大地促进了文
化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中央官学、地方官学、
各地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不断发展。 明清时期 “科举必由学
校 ”各类学校就更加发达了。 明朝南京国子监学生多达 9000
人是 15 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 清代府、州、县学
的教官就有 4000 多人府、州、县学及私塾的学生大概有上
百万人。 科举极大调动了广大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对形成中
华民族刻苦学习的优秀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人数的增
加学校教育的发展导致对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的需求
量也大为增加。书籍需求增加文化得到普及。而雕版印刷术
的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提高使各类书
籍得以大量印刷和广泛流布这样就大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2、科举明显地推动人才的选拔提高整个官吏集团的文化水
平与素质 科举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以提高官员的
素质科举选拔的仕人虽然有个别败类但多数以 “修齐治平 ”为
己任更不乏政绩显赫者。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
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艺术家、 科学家、
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3、科
举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科举则是向
社会各阶层开放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报名这就
扩大了选举范围使封建地主阶级的选举制度能够发挥更大
的效力。科举制度把考试和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分级考试层层
挑选择优录取考试方法比赛完备它为广泛网罗人才保持社
会的稳定以至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3、科举促进儒
家文化的传播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来源之
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儒家文化 科举制
度是知识分子和占统治地位文化的连接点。 科举规范了广
大士人学习和修养的内容有利于促进思想的统一。在中国广
阔土地上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科举对各民族之间使
用不同方言的汉族之间共同使用汉语文发挥了重要的、不可
替代的作用并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 4、对国外
选官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
选拔官员制度因而对东亚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
朝、越三国模仿中国设立科举制度各有特色时间长短也不一
样但对于三的提高都有积极
的作用。 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东传日本、朝鲜、越南而且
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 16 世纪以后许多
来华的欧洲传教士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介绍到西方。 曾
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艾伦 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
说 “当我接收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
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
二
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消极作用 总的说来在
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战较期突出。而后期消极作用较
突出。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四点 1、 用科
名羁糜人才统治人民思想 科举制将教育和做官直接联系起
来 以科名荣誉 令天下读书人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 使举人
贡士以上安富尊荣效忠君上 这就造成中国教育官本位的思
想。天下读书人怀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幻想整日埋头
苦读。在 “功名 ”二字的利诱下不再关心国家的盛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