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千年之恋:湖南大学的古今韵味.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千年之恋:湖南大学的古今韵味
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既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湖南大学也是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缩影。
湖南大学被诗意地描述为:一座岳麓山,一条湘江,一座自卑亭,一座千年庭院。从岳麓书院发展起来的湖南大学,占尽了天下风水。这些自然美景的经典片断,把“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感慨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大学,看看这座千年学府的历史传承与现代特色。
缘起?岳麓书院
当我们要了解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的称谓时,不自觉地会把“岳麓书院”四个字与之联系起来。宋代崇尚儒学,朝廷崇尚文治,科举取士规模日盛,学习氛围浓厚,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之下,“书院”这一雅致的教学形式脱颖而出。岳麓书院即于此时应运而生。只是不曾料想,它竟历经沧桑,传承至今。由此,我们归结出了湖南大学的一大特色: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
“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走向第一期兴盛的中心与典范。作为宋初“天下四大书院之首”及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具有在湖南乃至全国思想、文化、教育领域执牛耳的地位。而众所周知的1169年“朱张会讲”,更是岳麓书院最辉煌灿烂的盛事。
岳麓书院从根本上具有一种浩然正大、宽厚广博的文化底色,也由此形成了其在四大书院中独具特色的经世致用、敢于担当、兼容并蓄、求真务实、很少宗派倾向的湖湘学风。这种学风中强烈的原创精神与开放包容精神,自由、宽阔、和谐的思想氛围与文化生态,对形成后世湖南文化的诸多基本特征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岳麓书院传道济世的学风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既有高尚人格、高远志向,又有经世之能、务实之才的湖湘学子,他们在民族、社会的种种重要关头挺身而出,鼎力担当,在宋元、明清朝代更迭之际,在清代内乱外扰的动乱之中,在晚清、民国的世纪更替大潮里,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慷慨壮烈、可歌可泣的历史浩歌。

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在战火中也曾历经浩劫。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湖南省政府再一次修葺岳麓书院。如今,它早已经成为了湖南大学的一部分。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委托湖南大学管理、修复岳麓书院。
1979年湖南大学开始着手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
1984年成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设理学、书院、文物和古建筑四个研究室,组成了一支由历史学家、建筑师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与文物保护队伍。
2005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多个部门。
2009年岳麓书院批准招收历史学本科生。至此,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基本完备。
小结:从曾经的岳麓书院到如今作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绝

千年之恋:湖南大学的古今韵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