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近年来,我校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陶校长的引领下,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堂改革。通过培训学习、观摩交流、总结反思,结合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力争将新课改理念真正融汇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实践总结后我终于看到了辛苦后的收获。下面我就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不到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在以前,我的语文课上都是由教师唱“独角戏”,而把学生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习既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考虑到正在课堂上听课的学生的感受,学生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这势必会造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无法代替的。造成目前这种教学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学科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情。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阅读教学的困境,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初中语文阅读的有益尝试。
第一,激发兴趣,用兴趣为阅读添动力。
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结合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时的热情就会大增。
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在吞并了韩国和魏国之后,又想吞并魏国的附属小国安陵,于是他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交换安陵,但是安陵君却没有答应他,这样一来惹得秦王不高兴了。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安陵国的命运会怎样呢?唐雎能说服秦王放弃交换安陵的念头吗?他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这个问题顿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马上开始自主地阅读课文,去找寻答案了。这种激趣的方法在小说教学中往往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孔乙己》、《变色龙》、《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
第二,置身情景,缘景明情,给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因其语言精炼含蓄、感情蕴藉,学生较难理解体味,所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认为缘景明情的想象阅读教学法可值得一试。在阅读诗文时,先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把这些意象拼凑成一幅画面,再让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感受体味,做到设身处地,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志了。
例如在教《秋思》时,先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再将这些意象用自己的话扩充成一幅写景的小图画,然后再去交流:假如你是那离乡的游子,此时此刻的感情会是怎样的。等学生体味到作者的情感后,再去进一步赏析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进而让学生明确豪情选择壮景,愉悦之情选择明丽之景,凄伤之情选暗淡之景的写作特点,在此时可以做进一步拓展比较,比如写豪情的《沁园春?雪》,写愉悦之情的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