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昌益的乌托邦思想及其评述
摘要:安藤昌益是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构想了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无政府主义、平等主义的“万人直耕”型的生产社会。他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结构本身,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安藤昌益;乌托邦;万人直耕;自然世;法世
中图分类号:B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20-03
一、引言
目前学术界对“乌托邦”的认识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乌托邦”(Utopia)的定义是:“一种理想的国家,居民生活在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环境中。”“乌托邦”最初是由英国政治家和小说家托马斯创造的一个岛国的名称,在其1516年用拉丁语创作的小说《乌托邦》中首次使用。该词由两个希腊语的词根组成:“没有”(ou)和“地方”、“处所”(topos),在拉丁语中意为“乌有之乡”,或“不存在的地方”。这个词包含“理想”、“美好”和“虚幻”、“飘渺”两层含义,如西方之所谓“白云布谷乡”或中国所谓的“桃花源”。“乌托邦”因其本身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已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层面,被冠以广泛的社会学和哲学含义,成为人类追求一切美好事物、建立稳定、统一的理想社会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想活动的代名词。
安藤昌益(1703-1762)生活在江户幕府时期,他原本是一个以从医为业的知识分子,出于对农民的深切关爱之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乌托邦思想。他的“万人直耕型”生产社会虽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现实,但是反映了人民要求平等自由的愿望。
本文拟对安藤昌益的乌托邦思想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分析其思想的正反两方面特色。
二、文献综述
安藤昌益的名字及著作,被埋没和遗忘了100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日本著名学者狩野亨吉博士发现。通过狩野和他的学生渡边大涛等人著书介绍,安藤的思想才重新被人知晓。1949年,加拿大东方学家赫?诺曼发表专著《安藤昌益与日本封建社会的剖析》一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日本的学者三宅正彦基于安藤昌益的原著,编著了《安藤昌益の思想史的研究》①一书,全面介绍了安藤昌益的社会改革思想、天皇观、世界观等,对他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
赵乃章在《安藤昌益的自然观、社会观及评述》②一文中,高度评述了安藤昌益的“一气一元论”的自然观、③“活真互性”的辩证法以及“自然世”的空想社会观,指出安藤昌益思想的反封建性和无神论特色。
贾卉在《十八世纪日本唯物主义思想家安藤昌益》④一文中,从理气一元论的自然观、“互性妙道”的辩证思想等方面考察了安藤昌益的唯物主义思想。孙彬在《安藤昌益的自然观》
⑤一文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了安藤昌益的自然思想体系,以“自然(运动的主体)”的四重意义为基础,探讨了安藤昌益的自然观。
此外,陈化北在《安藤昌益“人论”中的平等与差别思想》⑥一文中,考察了安藤昌益“人论”思想中的差别与歧视观念。证明了安藤昌益的“平等”与近代西方的“平等”是两个完全异质的概念。此外还有学者对比安藤昌益和朴趾源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研究安藤昌益的哲学思想的学者较多,而且大部分学者对安藤昌益思想都是持积极的态度,并没有涉及他
安藤昌益的乌托邦思想及其评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