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
路
来源: 解放军报 作者:高津责任编辑:姚远
2015-11-02 03:023
两 奋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 “ 个一百年 ” 斗目
四 战
标和 “ 个全面 ” 略布局的时代高度,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
革的重大决策。坚定不移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强军目标、支撑中国梦的必
由之路,是打赢未来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战略需要,关乎党、
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军事改革是古今中外建设强大军队的历史铁律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对待改革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决定着军力强弱和战争胜负。世界
军事史不断上演这样正反两方面的活剧。以苏联为例,经历过二战苦难辉煌的苏联红
军,战后改革的步伐日趋停滞,自我革新、自我纠错的功能日渐萎缩,成为强大苏军
奥 组
走向崩溃的病根。美国中情局前高官威廉 ・ 多姆认为,苏军 “ 织结构在 60 年代固化
“ “
下来 ”军事政策方面的方针性变化实行起来极为困难 ”部队体制、军工生产方面的改革
。
难以筹划,定下来也不可能落实 ” 反观美军,战后改革步伐从未停止, 1947 年组建国
防部,60 年代麦克纳马拉推出以 PPBS 系统为中心的国防管理革命, 1986 年出台《戈
德华特 —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当前信息化军事转型
― 1 ―
持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打一仗改一次、改一次进一步,美军力图通过不断改革,保
持对其潜在对手的军事优势。
军队改革蹉跎不前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从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的
一百年间,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错失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军事上
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 导致在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 从 19 世纪 60
自 为
年代到甲午战争的三十年间,中日同时进行以 “ 强” 目的的近代化军事改革,但结果
中 为
却悬若天渊。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以 “ 体西用 ” 圭臬,满足于简单引进仿效西方近代军
以 的
事技术,而不敢触碰落后的封建军事制度的根本,满足于当 “ 新补旧 ” 裱糊匠,而不
四 , 制 “ 四
敢撤换已经腐朽的 “ 梁八柱 ” 始终不出 “ 器 ”练兵 ” 个字,未能将改革由器物层面推
不
向制度层面。清末著名学者宋育仁针砭洋务运动:对于西方国家 “ 师其法,惟仿其
“ 。 富 为
器”不揣本而齐末,故欲益而反损 ” 日本明治维新以 “ 国强兵 ” 国策,一方面勒紧裤
带从西方购置先进武器装备,一方面仿照欧美建立起义务兵役制度、军政军令分离的
近代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师团制陆军部队和常备舰队、初中高级院校配套的近代军事
教育体系,实现了对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作战方法、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的全方位
近代化改造。 19 世纪 70 年代,中日同时派员考察欧洲军事, 中国咨询船炮器械, 日本
日 由
则考察学校教育,德国首相俾斯麦预言: “ 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 此观之,甲午战
争的胜负,早在战前中日两军的改革中已见分晓。
我
改革图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习主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