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环境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建环一班 程积维(J09150108)
摘要: 人类,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大自然的子孙而不是自然的主
人。人类如想保持相对于生态环境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
关键字: 人类 文明 生态环境
一、文化、文明与生态环境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展。
文化具有民族性, 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 形成民族传统。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
延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延续性的基础。 文化的
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区域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看,文化是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文化
是在人类对自然 (生态环境) 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发展和创造出来的。 美国著名
人类学家摩尔根把文化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
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每个
文化阶段的标志是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密切相关的。 如在人类文化的低级
蒙昧社会阶段, 人类生活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中, 依靠野果为生 ,, 文明社会始于
表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 由此可见,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正是和人类对自
然的认识、 利用与改造同步的。 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了文
化。因此,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无一不包括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也无不打上了
生态环境的烙印。
总体看,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是由自然文化、 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
层次组成的。 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文化层次作为主流, 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
化的主要特征。 其中, 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生活时的第一文化, 也是人类文
化发展的基础。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 人类的祖先在自然文化上表现出惊人的
一致性, 这就是原始的图腾文化。 人们崇拜动植物、 山、水、风、雨等自然现象,
视其为神的化身。因为当时的人类十分脆弱,居住区域有限,对自然一无所知,
根本没有能力改造自然, 只能被动适应自然, 这也就决定了原始的文化只能是自
然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居住区域逐步扩大, 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加深。
生态环境的差异和人类适应能力的增强, 使自然文化的差异逐渐增大, 导致文化
发展的随机涨落与分异, 使人类社会从部落向民族形态逐渐演化, 从而奠定了民
族文化的基石。 民族文化的产生, 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出现, 使民族文化渐趋成熟,
形成了绚丽多彩、 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 构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灿烂的篇章。 科学
文化植根于自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沃土中, 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随着人类
利用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 自然文化、 民族文化和科学
文化相互融合, 兼容并蓄, 产生了更加绚丽多彩的先进的人类文化, 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程。
二、文化与文明的生态学涵义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化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 由于人类具有
明显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作为生物的人, 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
第 -1- 页 共 4 页
同的人种, 在体质形态及生理、 生态

生态环境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