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云雪冰儿yy贡献
浅谈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浅谈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09 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地班王莹 40908229 摘要儿童视角是莫言的文学创作中最为独特的风格,正是这个选择成就了他变幻多端、神奇莫测的文笔。莫言文学创作中儿童视角的选择, 是其亲身经历的再现与升华, 其所达到的文学效果是其他角度无法超越的,在现当代文学中,被称为“莫言式叙述”。关键字莫言儿童视角效果叙事特征引言 80 年代初, 《透明的红萝卜》的发表引起了文坛极大的注意,继而《红高粱》《满园》《丰乳肥臀》等的发表在文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轩然大波, 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笔在现当代文学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人们不禁称其独特的儿童视角和神奇的文笔为“莫言式叙述”。正文法国学者茨维坦·托多洛夫说: “视角的重要性应属小说创作技巧的首位。在文学中我们从来不曾和原始的未曾处理的事件打交道。我们所接触的总是通过某种方式介绍的事件。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视角便产生两个不同的事实。事物的各个方面都由时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①”莫言延续了鲁迅开创的儿童视角文学,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
茨维坦·托多洛夫: 《文学作品分析》,转引自王泰来《叙事美学》,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7 年版
①
界,将原本蒙着层层面纱的现实生活逐一显露出原形,另一方面,这也是莫言童年生活的文学再现,他把对童年的感知以艺术的方式,形象的展示给读者。莫言的小说常给人以复杂多变却又新奇的感觉, 研究莫言作品的人最终常会发现,破解那变幻莫测的钥匙,便是儿童的视角。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牵动着读者心弦的儿童形象,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枯河》中的小虎、《拇指铐》中的阿义、《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等等, 以这些孩子的懵懂无邪的眼光来记录特定年代对人们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更深入到人性的本质层面。很显然,这种效果是其他视角很难达到的。一、亲身经历的升华文学是作家生命本能的升华, 一个作家的生命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提起童年,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日子,对于莫言来说, “童年印象特别深刻,终生难忘。要想去掉这烙印,只有连同那块肌肉一起割掉。割去肉的伤疤又是烙印。①”莫言的童年是在缺吃少穿、无欢少爱中度过的,因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而留下惨痛记忆, 父亲过于严厉的管束也使他备受压抑,严酷的生活体验,使童年的莫言心灵深处滋生出对外界环境的疏离心理和对内心世界的无限无限眷恋,给他铸造了一个孤独的灵魂。因此,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那些儿童常是忧郁饥饿、孤独、痛
莫言: 《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小说的气味》,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年版,P169
①
苦的,我们应该都注意到,莫言笔下的孩子常是过着悲惨的童年,与父母间没有温情,没有欢乐,没有爱。《石磨》中写到记忆中的母亲只是用推磨这项繁重的劳动来使唤孩子和惩罚孩子,父亲则是“揪住我的头发狠狠地抽了我两个嘴巴”《枯河》中的母亲用“带着铜顶针; 的手狠狠地抽到他的耳门子上……弯腰从草垛抽出一根干棉花柴, 对着他没鼻子没眼地抽着”①; 《老枪》中因为违背了叮嘱,被母亲用菜刀砍下了手指……当然,作者并不是想表达表面的父母的狠,而是追溯到历史与现实的重负所造成的父母情感的变异, 这也体现出作者成年后对父母的理
浅谈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