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因篮球赛纠纷感悟德育教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因篮球赛纠纷感悟德育教育
一、篮球赛纠纷前因
学校班际篮球最后决赛现场,场上球员打得如火如荼、不分高低;场下班主任带领的拉拉队员也是比拼得眼睛血红、声音嘶哑。在比赛结束的最后一分钟,裁判判甲班犯规,乙班罚球获中,以这一分的优势赢得了比赛。
甲班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认为是裁判不公,偏袒乙班。甲班班主任气愤之下,将手中的矿泉水瓶丢入球场,表示抗议。甲班的啦啦队成员见状,纷纷将矿泉水瓶扔向球场,甚至砸向裁判,以发泄心中的愤懑。裁判被瓶子袭击,非常恼怒,就拽住一个扔瓶子的学生,用手掐他的脖子。甲班班主任见状,带领本班学生冲上去,意图围攻裁判。双方互不相让,争吵不休,于是相率去学生科找领导评理。
二、篮球赛纠纷处理过程
学生科领导先劝双方保持冷静,然后开始了调解工作。
学生科领导说:你们都有错。班主任不能带头起哄,围攻裁判;裁判身为老师,不能打骂学生,尤其不能掐学生脖子。
班主任辩解:我是扔了瓶子,但并没有砸到他,何况我之所以扔瓶子,是因为裁判偏袒乙班在先,没有做到中立裁决。
裁判则说:自己辛苦指挥比赛,力求公平公正,反而招致了失败者的报复,如何不气结于胸?
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指责。学生科领导听他们的话都有道理,左右为难,便将校长请来处理此事。校长来到后,请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阐明了以下三点。
首先,双方都没有错,作为班主任,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班能夺得冠军,班主任这样为班级利益据理力争,说明班主任有责任心和上进心,就像母亲拼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裁判也无错。比赛总有胜负,从来没有胜利的一方会埋怨裁判,埋怨裁判的也总是失败的一方,作为裁判总有不能被别人理解的时候,所以,当你不被别人理解的时候,也会发脾气,这是人之常情。所有双方都没有错。
其次,你们都是体育文化人,在球场上,你们的行为正是体育文化的魅力所在,欧洲足球赛事,每年都会发生球场暴力事件,是不是因为大家觉悟低?是不是因为这样的事件发生大家就不再去看比赛了呢?其实不然,大家的热情依然高涨,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这样的事情只有在球场上才可以合情合理,球场外就不适用了,大家应该更好地去维护好球场文化,避免发生这样不雅的行为,所以双方不必再为此事争执。
最后,如果双方都同意我的看法,大家就相互握握手,相互道个歉。
甲班班主任和裁判老师听了校长这一番话,觉得中肯有理,于是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彼此表达了各自的歉意。旁观的学生们也深受启发,认识到了宽容、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上了一堂很好的思想教育课。
三、德育教育的体会
德育教育需要智慧,也是一门艺术。上文所举校长解决蓝球赛纠纷的例子,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校长的一番话,不仅使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激烈的矛盾和平化解,同时在学生面前维护了裁判的尊严和班主任的体面。而纠纷的成功解决,固然得益于校长高超的语言艺术,其面对问题时所禀持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更是决定调解成败的决定要素。将这种处事智慧应用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无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握关键。
纠纷双方的主体不是学生,而是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班主任做为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实

因篮球赛纠纷感悟德育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