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
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命运
二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三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经验
目录
一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反动势力。其政治代表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长期坚持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在国际反动派的支持下,加紧准备大规模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继续实行独裁统治。
2、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1)民主党派的形成与发展
民主党派是泛指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产生的、介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政党和政治派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
主要的民主党派
中国致公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民主同盟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成立致公党总部。
洪门致公堂恳亲大会代表合影
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司徒美堂
“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在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临时行动委员会虽然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但不赞成共产主义,主张临时行动委员会成为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外领导中国革命的政党,故当时称为“第三党”。
1931年11月底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
1947年2月,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
邓演达
民盟诞生
建国同志会
(1939年10月)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1年3月)
中国民主同盟
(1944年9月)
章伯钧
张澜
三种建国方案,两种不同的中国命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