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性格会延续终生—如何培养1岁宝宝的良好性格
早在1980年,卡斯比教授就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测试。受测试幼儿都被问到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
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划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型。其中充满自信型幼儿占28%,良好适应型幼儿占40%,沉默寡言型幼儿占8%,坐立不安型幼儿占10%,自我约束型幼儿占14%。当这些孩子长到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基本没有改变。
卡斯比据此认为,宝宝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经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卡斯比教授因此倡议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3岁以内宝宝的所作所为。不过,他也承认,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后又改变的情况的确存在,这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宝宝将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果能在宝宝3岁之前通过教育给宝宝施加影响,那么宝宝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一岁左右)
Whiting提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孩子更容易被娇生惯养,因为孩子可得到许多的养育者。在这种家庭里,父母角色更趋于扩散。他建议在这种家庭里,孩子与母亲保持紧密的接触,并且在最初几个月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这对于孩子早期人格发展是很重要的。
健全幼儿的人格
我们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2)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
(3)改善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一岁半至三、四岁左右,正是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阶段,如果发展的好,孩子的自主性会提高,且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人格,所以这个阶段应尽量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做。若此时未能建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在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出现问题。
一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
锻炼持久力,提高注意力
不要干预孩子的活动,特别是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健康活动。有不少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喜欢干预孩子的活动,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搭积木,一会儿爸爸要他看电视,一会儿妈妈拉他去洗澡,孩子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干完这件事。注意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实践的锻炼,注意力是无法提高的。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力活动时,父母尽量不要干预。
“独角戏”不仅能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帮助孩子学习专注身边的事物,更能帮助他们发掘自我和培养创意,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所谓“独角戏”就是让孩子单独活动,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演好“独角戏”,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a. 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不能紧紧地盯着孩子,这样孩子会感到很不自
宝宝性格会延续终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