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与道家修真
翻开中国历史,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道教留下斑斓史迹。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
可以看到道教的名山、宫观、碑刻。飞越全球,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在法、英、美、日、澳等
响。
二次世界大战后,道教受到国际普遍重视,其研究人才济济, 成果累累,先后多次召开国际
道教学会议。道教哲学、道教医学、道教玄学、道教文学、道教美术、道教音乐、道教养身
学等等,无不在影响着世界每一个人。鲁迅先生说过: “中国的根柢在道教 ”( 1918 年 8 月
12 日《致许寿裳》)。按我的理解,这个根柢就是在社会深层之中,在绝大多数民众之中,
在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中。英国老博士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又译《中国
科学技术史》)中引用了大量的道教经典总集《道藏》的材料,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
即“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研究阴阳五行,回答杨教授提出的问题,也得从道
教里寻根了。 我国道教历史悠久, 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 道教文化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
魂和脊梁。 道医学源于道家的修真学说(也就是后世所言的金丹学说) ,它在道家内部严格
地恪守着师徒相授的原则,在各脉系中代代口传心授、相互承传。
上
《黄帝内经 ・ 古通真论》中记载: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
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段话中的 “其
知道者 ”就是中华道教传统文化系统的缔造者。博大精深的中华道教文化系统,是诞生道医
学、传统中医学的源泉, “歧黄源于道 ”,绝非虚言。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道教文化分为文道、 武道。道教的 “文道 ”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体系庞大的文化系统。道
医学就是道家 “文道 ”中的五术之一,道家五术分为医、卜、星、卦、山五大门类。其中道医
学名列五术之首, 是道家历代修真者的必修课之一, 也是道家法脉承传中代代相继、 口传心
授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法脉承传秘授的特点,所以历史上鲜见文字专著流传于世间。
事实证明,人体生命科学,是必须跨越太极阴阳相互之间的障碍和制约,自由穿越太极
弦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的学科, 是一种深层次高领域的生命医学领域。 所以, 真正上乘的道
医学都必须在本身进行系统内功修证的基础上, 证至相应的层次和阶段, 然后经过上师的心
传印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所以道医学历代都是师徒承传,理论和方法只限于笔抄纸录,
口诀相延, 不付梓印。 虽然其中许多方法在历史长河中也与世医相融交汇, 但是其中根本的
精华,仍然深藏脉系之中,不易被世俗所掌握,故而历史上鲜有道医学这方面的专著论述。
道教理论认为:自然大道的顺变演化过程是:虚化神,神化炁,炁化形,形生而产生万
物,物形一旦形成,道炁则滞塞不通。自然大道的逆向回归过程是:形化炁,炁化神,神化
虚,当进入虚明境界后,虚实相通,就能穷通万物而复归于道。人类对道对自然的认识,必
须经过:体于物而知 “身 ”,体于形而知 “炁 ”,体于炁而知 “神 ”,体于神而知 “虚 ”,体于虚而
归道的正确过程。
在这五个阶段和过程之中,人类绝大部分固囿在一个 “体于物而知身
阴阳学说与道家修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