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跨苍穹,雾霾何时休——对环保问题的感想与体会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一石冲破水中天,激起阵阵的涟漪,引发了诸多的关注与议论。在大型国企也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环保工作,谈点个人的散见与体会。一是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 产能过剩既是中国过去发展成就的标志,也是今日转型之殇。以钢铁行业为例, 2014 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亿吨,约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而 2000 年全国粗钢产量是 亿吨,同比增长了 倍,由此带来环保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重化、钢铁、水泥等产业主要集中在北方,仅一个河北省就号称“世界钢铁第一大省” , 2014 年粗钢产量 亿吨,事实上这些统计数据还仅是官方口径, 大量的地下钢厂的生产数据并不在中国钢协的统计范围。而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 2014 年的钢产量是 ,而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国是 亿吨,而世界排名第四的印度是 亿吨。而福建省 2014 年粗钢产量约 2000 万吨,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小省, 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要在福建省体验一把货真价实的雾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市场经济无法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理论上中国只需要七家宝钢这样技术先进、 环保过硬的钢企, 而不是现在两三千大小不一的钢企。兼并重组,宝钢没这本事也实现不了。偷生的孩子,多余的产能没有办法全掐死。否则,带来的后遗症比环保要大得多。从 2003 年开始,国家就对钢铁、水泥等行业采取了一轮又一轮限制产能的宏观调控措施, 并要求增加钢铁产能的项目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审批。 但每一轮调控的结果,钢铁产业越被严格限制,越超常规发展。经验说明,企业只有做大产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才有发展的前景。如果产量裹足不前,听市长话而不听市场话,结尾将相当可悲。据有关人士由此推算,中国大约只有2 亿吨的钢铁产能是真正履行了合法的审批手续,而言外之意,其余4 至 5 亿的庞大钢铁产能只能算是“黑户” 。问题是所谓的“黑户” ,只是审批手续的缺欠或不完整,其生产实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却往往是过硬而有实力的,不然早就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出局了。有人会说,政府限制产能的宏观调控都是失败的,但假定如果都成功了,中国钢铁产能只维持在 2002 年 亿吨的水平,试问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 5 亿吨钢,中国该向世界哪个国家进口?哪个国家又能满足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需要?中国要付出多少高昂的经济代价才能进口这些钢材?从某种意义上说, 严格限制审批的结果, 导致许多钢企只能违规建设或者先上车再补票。宝钢湛江港和武钢防城港这两个 “千万吨沿海钢铁项目”,在苦等十年之后,最终于 2012 年 5 月 24 日获批建设,但迟滞今日, 在钢铁产业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仍未听到剪彩投产的消息。高龄的产妇在好不容易拿到准生证后,喜极而泣,却突然发现已经错过了生孩子的最佳时间,孩子已经难产。而几乎在相同时期,宁德市在本世纪前 10 年一直在为一个“钢铁梦”而努力,当地政府与山西海鑫、宁德浦项、东北鞍钢、三明钢铁等国内外的数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多次接洽,但均未能实现合作,同时也错过了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浙江青山钢铁集团与福建、与宁德、福安结缘,鼎信实业、鼎信镍业等项目迅速落地、快速
高标跨苍穹,雾霾何时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