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绿地休憩空间看人性化设计
让游人歇脚、休息的空间是每个公共绿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修缮完好的亭子不及树下一排简单的长椅利用率高,一些街旁的小憩空间甚至常常无人问津。这是构筑本身出了问题?其实它们本身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缺陷,可能是放错了位置或者没有很好的空间界定。休憩需要舒适感,如果不能给人放松舒适的感觉,就很容易就被人冷落。
对于如何营造好一个空间,首先要研究它的使用对象到底有哪些。大型的公共绿地常常在人口比较密集且较繁华的地段,周围有集中的办公楼、商业区或居住区,分析使用人群,上班族往往会在休息时去公园休憩一下,可能是吃午餐、散步、聊天等;周边居民,老年人在公共绿地中聚会、锻炼、参加集体活动等。父母和小孩一起则是散步和使用游乐器械。青少年主要以运动为主,如轮滑、篮球、羽毛球等;来往的游客、购物者也是繁华区域公共绿地一个庞大的使用群体,很多情侣在公共绿地中小坐聊天,使用此空间的时间相对较长。
不同的人群休憩空间的使用时间段和使用时间长度不同,并且在公共绿地中不同区域的休憩空间面向人群也有所不同。所以按照功能不同,休憩空间也可以分为几类
――歇脚型、聚会型和安静型。
首先,对于休憩空间最应避免的就是噪音和污染,高水平的噪音可能会导致生理反应和一系列应激反应,使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和肠胃功能,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和情绪变化无常等。会使个体知觉的控制感减弱,产生无助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污染容易引起人对环境的厌恶,人们不愿意在空气质量不佳的区域进行活动,因为会让人们产生更多的敌意和攻击性行为,减少互助行为,虽然噪音和污染的危害显而易见,但往往会由于设计师对现场条件的不了解或者对今后建设缺乏预见性而造成设计上的失误,这样设计出来的休憩空间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如靠近城市主干道的区域、靠近周边嘈杂的商业环境的区域或者靠近周边与公共绿地无关的建筑区域,等等。总之,休憩不应该在公共绿地外缘的区域,即使靠近外缘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其次,休憩空间的位置选择就是看其功能和面向的人群。一些活动空间周边可以设置简单的休憩空间,以便游人使用,特别是儿童的活动空间周围,便于家长观察儿童的活动。这类地方的休憩空间往往简单布置一些长凳,有一定的遮阴即可。而对于停留时间较长的老年人,他们需要的休憩空间则相对独立,不受到其他空间的干扰,适宜选择在公共绿地中偏离中心景观区的位置,与其他地方有所隔离。
考虑到人们在休息时,环境应具有安全感和私密感,因此休憩空间的尺度不宜过大,否则会给人空旷、无可依靠的感觉。根据研究,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由于公共绿地中人与人之间多半是陌生的关系,所以使用的多的为公众距离,~,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所以,两个休憩空间之间的距离应该至少超过此范围,,这也是休憩空间的最小尺度。
颜色是界定空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物,是个体
从公共绿地休憩空间看人性化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