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 6 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体会“仰望”
“远眺”“凝视”三个词的差别,探究作者用词的准确。
2、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3、情感目标:通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方式,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以
及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
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2、 歌中有一句词:牵着你的手,分别在黄鹤楼。知道是谁牵谁的手在黄鹤楼分
别的吗?相信读了这首诗大家就有了答案。
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齐读
3、诗源于情,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 。
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 检查生字词读音。
3、 一类字指导。
三、 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烟花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
饯行。)
相机理清:人物、时间、地点及事情。
2、 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 其实我们刚才说的主要内容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告诉
我们了,那就是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那你知道什么叫“饯行”吗?联系生活,说说“饯行”的意思。 (饯:设酒食
送行。饯行:为远行的人摆酒宴。 )
3、 那是在什么时候“饯行”呀?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雨迷蒙,繁花似锦。多么
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暮春三月去看一看。从同学们的赞叹声中我
已经感受到了暮春三月的美,你还会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生谈)
4、 诗中是用哪个词来表现这么美的景色呢?(烟花三月)
脑中浮现着这美好的画面,再来读这两句诗。
(二)第二自然段
1、见过黄鹤楼吗?出示图片,对应的哪句话?用一个词形容
就在这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 一对好朋友就要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
交流探讨:
2、师:谁已经找到了?
(板书:依依惜别)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
不愿意离开谁。)
3、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藏在心底,这个“藏”
字用的太好了,他们是怎么藏的?(生谈)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
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
那我能不能将“仰望、远眺”位置互换?(不能, “仰望”向上看,“远眺”:远
远地看。角度不同。 )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 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的情谊。 谁愿意来
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指读。齐读。
4、这真是此时无声——,此时无泪——,这忍不住的离愁别绪都融进了这两句
诗——齐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第三自然段
过渡: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
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文第三自

黄鹤楼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xiangzhid56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