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汉族婚嫁习俗
一路上娶亲长队浩浩荡荡,簇拥着大红喜轿往回走。轿内被闪抬的新娘,啼哭不得住声,哭声若停,传为笑柄,认为盼不得当上新媳妇。虽然如此,而参加娶亲的爱热闹的小伙子们,还是一路乱喊乱闹,说什么“剩饭咋热冷者哩,新媳妇哭是哄者哩”等笑话,以讽刺挖苦,逗笑不止。
花轿一直抬到婆家大门口,顿时鞭炮齐鸣,乐队高奏,松棚熊熊,灯烛辉煌,照得到处贴满的红纸喜联熠熠耀眼。新郎恭候在大门外迎接宾客。这时乐队专门吹竹笛伴随铜两响(这种乐调叫做“细乐”),轻柔温妙,悠扬动听。新娘下轿由新郎并肩陪同,男左女右,同步扶走在已经铺好的红毡或长红布上,由两三条红毡轮流换铺,脚步不得着土地,因此,新娘走红毡,相传认为是女子一生中最荣耀、最骄傲自豪的一件大喜事。左右由人搀扶新郎新娘缓缓走进喜气洋溢的“花堂”,桌案上摆好“天长地久”的大红纸红鸾喜神牌位,两旁供献着香烛、核桃、枣等。由阴阳一人念念有词,在“唱礼”者的赞词中,面向红鸾喜神,先由新郎拈香叩首,接着一对夫妻双双拜天地,后拜先祖,再互拜。礼毕,由两家事先挑好的一些力大气壮的青年人,分别簇拥着新郎新娘进入早就布置得五彩缤纷、灯照烛亮的洞天福地。两方人家一致认为今天抢先进入洞房的人,将是今后生活中的优胜者,正所谓“捷足先登”。因而,在一对新人快要走进“新天地”的一刹那间,双方“干将”互不相让,拚命力搏,争先恐后,场面十分激烈热闹!经过一番紧张而激烈的争夺战,最后十有八九是新郎一方获胜。此时,厨房内的切刀乱剁乱响,俗传以为“铡煞”或“避煞”,给新人家消灾添喜。
新人进入洞房后,新娘上炕,坐在“满斗”上,斗内装满粮食、核桃、枣。又由阴阳念几句口经,由新郎挑起盖头(或面纱),脱去淑衣淑裙,换穿新装,正式梳妆冠带,挽上云髻,插满花簪,表示已不是少女而是成人了。然后男左女右夫妻双双并坐在下放一对枕头的被褥上;当新娘准备往被褥枕头上坐时,由女陪客迅速抽出枕头放在新郎屁股下。这大概就含有“男尊女卑”封建意识的一斑。接着由一位女宾端来热呼呼的两小碗用牛奶、红枣、桂元等煎好的“喜茶”,让两位新人分享之。继而新郎新娘对饮“合卺杯
”(俗称交杯酒),一对酒杯用红纸糊其周,用红丝线串连在一起,放在小碟中,满斟美酒,强迫新郎新娘头碰头、面挨面的喝,不准用手端取,以示永结同心,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洞房里还有一件别出心裁的布置,便是那一盏永亮不灭的“喜灯”:它是用一
青海汉族婚嫁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