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初御史大夫略考.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初御史大夫略考

摘要:金代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主要长官,出现于熙宗“天眷新制”后,为金初(太祖、太宗、熙宗、海陵朝)政治的稳定统治,及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史料可考金初共有御史大夫11人,女真人6人,汉人3人,渤海与奚人各1人。通过对金初御史大夫职务迁转的考察,可看出金初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关键词:御史大夫;人员构成;职务迁转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63-02
御史大夫作为金代御史台的主要长官,出现于熙宗“天眷新制”设立御史台后,其对金代监察制度、政治制度都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金初御史大夫的人员构成、职务迁转方面进行考察,期望可以对这一群体有明晰的认识。
一、金初御史大夫的人员构成
日本学者三上次男曾对金代御史大夫做过统计,“从熙宗皇统元年(1141年)至哀宗天兴元年(1234年)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任职者共38人,女真人24名,其中宗室贵族11人,其他女真贵族13人。渤海族4人,契丹族3人,汉族7人。”[1]笔者以《金史》为根据,结合其他史料,共整理出金初御史大夫11人。具体表现为:女真人6人,其中宗室贵族4人,其他女真贵族2人;汉族3人;渤海及奚族各1人。详见下表。

二、金初御史大夫的职务迁转
(一)迁入官统计
《金史?百官志》载:“御史大夫,旧正三品,大定二十二年升(从二品)。”[2]由上表可知,金初11位御史大夫的迁入官具体为:宗甫迁入官不可考;仆散太弯与张忠辅以低品级官升任为御史大夫;宗安及萧玉高品级降任御史大夫;其余5人均为平级任职。由此可见,金初御史大夫以平级迁入任职为主,其余均为补充。平级官员迁入任职御史大夫,体现了其在金初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及所受到的重视。《金史?萧玉传》中海陵曾对任职御史大夫的萧玉说:“御史大夫尤难其人。朕将行幸南京,官吏多不法受赇,卿宜专纠劾,细务非所责也。御史大夫与宰执不相远,朕至南京,徐当思之。”那么,其余迁入官任职又有怎样的特点?考察史料可知,这些官员的迁入任职都具有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仆散太弯,《金史?世宗纪》载:“皇统七年(1147年)十一月癸酉,以工部侍郎仆散太弯为御史大夫。”此时,勋臣旧将多物故,熙宗开始亲自过问政治,作为皇权标志的监察机构也有了发挥作用的可能。但是,权臣宗弼直到皇统八年(1148年)十一月才去世。因此,熙宗选择任命低于御史大夫品级的官员做御史台长,反映了中央集权发展的循序渐进性。张忠辅于许霖被罢御史大夫之职至萧玉被任命为大夫之间,以御史台贰官御史中丞权御史大夫之职。《金史?海陵纪》载:“正隆四年(1158年)四月辛亥,尚书左丞张晖、御史大夫许霖罢。
”“正隆五年(1160年)三月庚子,以司徒判大宗正事萧玉为御史大夫,司徒如故。”
宗安降任御史大夫则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海陵排除异己的手段。《金史?撒离喝传》载:“会海陵欲除辽王斜也子孙及平章政事宗义等,元帅府令史遥设希海陵旨,诬撒离喝父子谋反,并平章宗义、尚书谋里野等。遥设学撒离喝手署及印文,诈为契丹小字家书与其子宗安,从左都监奔睹上变。”而萧玉降任御史大夫,则是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受到了海陵的认同。海陵期望其可以发挥御史大夫肃正纲纪、维护封建法制、打击违法乱纪的作用,充当其“耳目”。《金史?萧玉

金初御史大夫略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