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养殖技术
一、药用乌鸡的品种及其特性
(一)泰和鸡 (二)余干乌黑鸡
二、乌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光照 (二)温度 (三)湿度 (四)通风
三、繁育技术
(一)乌鸡品种或品系的培育(二)繁育方法(三)选种选配(四)乌鸡繁育体系的建立
四、孵化与人工授精
(一)孵化方法 (二)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与运输 (三)孵化技术 (四)人工授精
五、饲料与营养
(一)饲料的种类 (二)乌鸡日粮的配制
六、鸡舍与设备
(一)鸡舍设计的要求 (二)场址的选技与布局 (三)鸡舍类型与特点 (四)养鸡设备
七、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三)种鸡的饲养管理 (四)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八、疾病地预防
(一)鸡场的综合防疫措施(二)常用消毒药剂及其用法(三)常用疫苗及使用方法
药用乌鸡的品种及其特性
乌鸡以皮肤、骨骼、肌肉均呈乌黑色而得名,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比较原始的方法选拔、培育出来的稀有珍禽。它遗传性能稳定,品种纯正。其中最著名的品种是江西省泰和县原产的泰和鸡和该省余干县原产的余干乌黑鸡。此外,还有江山乌鸡、略阳乌鸡、雪峰乌鸡等,均有一定的饲养量。现将泰和鸡和余干乌黑鸡的特征特性作较全面的介绍。
(一)泰和鸡
泰和鸡,又名丝毛鸡,医学上爱称乌骨鸡。根据其外貌某一特征给予的称呼则更名目繁多,如:绒毛鸡、羊毛鸡、狮毛鸡、松毛鸡、白绒鸡、绢丝鸡、竹丝鸡、黑脚鸡、丛冠鸡、龙爪鸡、白凤鸡等;根据原产地又称武山鸡、泰和鸡。该鸡在广东、福建等省也有少量分布。泰和鸡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故称“十全”、“十锦”。泰和鸡全身羽毛洁白无疵,体型娇小玲珑,体态紧凑,外貌奇特艳丽,真是风韵多姿,千妩百媚,惹人喜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以药用、滋补、观赏闻名于世。泰和鸡外貌十大特征齐全,遗传性能稳定,品质纯正,是世界稀有珍禽,是我国宝贵的品种资源,曾是历代进贡皇室之珍品,现已列为国际标准品种。
(1)丛冠:母鸡冠小,如桑椹状,色特黑;公鸡冠形特大,冠齿丛生,像一束怒放的奇花,又似一朵火焰,焰面出现许多“火峰”,色为紫红,也有大红者。
(2)缨头:头顶长有一丛丝毛,形成毛冠,母鸡尤为发达,形如“白绒球”,又似“游泳头”。
(3)绿耳:耳叶呈现孔雀绿或湖蓝色,犹如佩戴一对翡翠耳环,在性成熟期更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故有人喻为“新婚巧装”。成年后,色泽变浅,公鸡退色较快。
(4)胡须:在鸡的下颌处,长有一撮浓密的绒毛,人们称之为胡须。母鸡的胡须比公鸡更发达,显得温顺而庄重。
(5)丝毛:由于扁羽的羽干部变细,羽支和羽小支变长,羽小支排列不整齐,且缺羽钩,故羽支与羽小支不能连接成片,使全身如披盖纤细绒毛,松散柔软,雪白光亮,只有主翼羽和尾羽末端的羽支和羽小支钩连成羽片。
(6)毛脚:由部至脚趾基部密生白毛,外侧明显,观赏者称之为“毛裤”。
(7)五爪:在鸡的后趾基部又多生一趾,故成五趾,又称为“龙爪”,又有“五爪兴龙”之说。
(8)乌皮:全身皮肤均为黑色。
(9)乌肉:全身肌肉、内脏及腹内脂肪均呈黑色,但胸肌和腿部肌肉颜色较浅。
(10)乌骨:骨膜漆黑发亮,骨质暗乌。泰和鸡的十大特征人们形象地概括为: 一顶凤冠头上戴,绿耳碧环配两边; 乌皮乌骨乌内脏,胡须飘逸似神仙; 绒毛丝丝满身白,毛脚恰似一蒲扇; 五爪生得很奇特,十大特征众口传。
,由于长期以来在生态条件的自然选择下,世代衍生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它具有体小、敏捷、觅食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
(1)适应性:成鸡对环境的适应的性较强,患病较少,但幼雏体小,体质弱,抗逆性差,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易病,易死,难养。但经多年来的选育研究和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育雏率、育成率和种鸡存活率均达95%左右。泰和鸡耐热性很强,但怕冷怕湿,饲养中应特别注意。
(2)胆小怕惊:泰和鸡胆小,一有异常动静即会造成鸡群受惊,影响生长发育和产蛋,因此,应创造一个较宁静的饲养环境。
(3)群居性强:泰和鸡性情极为温和,不善争斗,但最好公母分群,大小分群饲养,使鸡群生长发育均匀、整齐。
(4)善走喜动:泰和鸡善走喜动,但飞翔能力较差,管理方便,一般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为宜。
(5)食性广杂:一般的玉米、稻谷、大小麦、糠麸、青绿饲料均能喂饲,但应注意饲料要全价,这样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提高。
(6)就巢性强:抱性是繁殖后代的本能,泰和鸡抱性较强。
,成年公鸡体重1 300~1 500克,成年母鸡体重
乌鸡养殖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