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秦华珍
(广西中医学院中药学教研室,广西  530001)
    [摘要]临床中药学是一门医药交叉的二级学科。临床中药学的学术发展,对中医学、中药学的学术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首先要明确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其次,应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凝炼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搭建适应学术研究需要的研究平台;制定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建设。
    学科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是教学、科研、医疗发展的依托和基础。通过学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专门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并于2006年遴选出校级重点学科,计划用3年时间,每个重点学科投入30万元,对重点学科的建设予以支助。临床中药学是我校去年遴选出的重点学科之一。怎样搞好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本人试谈一些拙见。
1. 明确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较短,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还处于探讨之中。明确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定义、学术特征、研究内容、学术关联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双栖于中医学、中药学学科群中,将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紧密联结在一起,既属于临床基础学科,又具有药学基础学科性质,是一门医药交叉的二级学科。在中医学学科群中,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和方剂学一起,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中药学学科群中,临床中药学是一门龙头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围绕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而进行现代研究的依据,同时又将各二级学科分化深入研究后的成果,在新的层面上进行综合,用以促进中药学以效用为主的不断发展,并且将这些新知识及时转化为临床中医师的知识构体。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性能理论、功效理论、配伍理论以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以及本草发展史,并涉及其他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相关知识。在中医学、中药学的各二级学科中,临床中药学与方剂学、中药药理学的关系最密切,与方剂学的联系与区别是:都研究中药的配伍和功效,但临床中药学主要研究两味药之间的任意配伍关系,阐明单味中药的全部功效;而方剂学是在特定的治法和证候需要的前提下,着重研究方中各药配伍与治法及证候的关系;方剂学对功效的阐述主要阐明药物在某方中所发挥的某种或几种功效,且更关注的是复方的整体功效。临床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的联系与区别是:都要进行药理学的实验研究,但临床中药学立足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中药药理学则侧重于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病原性生物及实验动物)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1、2]。
,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
    做任何事情,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同样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临床中药学的学科队伍,从组织实施角度而言,应由以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秘书为核心的成员组成。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建设起指导和督促作用;

对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