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八成就是它了吧
每年奥斯卡颁奖季总有一些电影就像专门拍给学院派的评委们看的,这些片子主题上一味的高上大,价值观像《人民日报》一样绝对的正确,剧本严格按照八段式的结构绝对的工整,电影也都或多或少保留着导演的个人特色,主角的演技也通常是可圈可点,就像这两年的《国王的演讲》《战马》和《逃离德黑兰》。但这种专门为申奥而拍的电影,也很难让人感觉到什么惊喜,因为它们过于工整了,工整到让人觉得似乎只有奥斯卡的老头老太太们才会喜欢。当然,一般的观众也不会讨厌这种片子,毕竟它本身就是在迎合主流,而且影片制作的每一关都足够优秀,但对于资深影迷而言,想真正爱上这类缺少灵性只有工业属性的片子也变得越来越难,它们太像是奥斯卡布置的命题作文,专门为申奥而拍的。
《为奴十二载》改编自1853年的所罗门·诺瑟普的同名自传,一个自由的黑人被卖作奴隶的真实故事。在那个奴隶制的时代,黑人没有话语权,即使他是一个自由人,他也毫无话语权,因为黑人的命运取决于白人。这也是这个故事选择的切入点,当你的自由和公民权利因为制度、偏见或者歧视被轻而易举夺走,你对自己的命运却无能为力。故事在这个层面上,已经不单单是奴隶制,它可以是任何因偏见而遭受歧视的群体,所罗门·诺瑟普也可能是任何人,譬如小雀斑、红头发、同性恋、肥胖者或者女流之辈。
这是一个很难改编的故事,因为你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流水账。影片在剧作上非常工整,这种工整让电影显得有点笨拙,故事的起承转合和每一次的情节推进都像是剪辑师在对照着时间轴在剪,情绪和节奏掌控精准到几乎分秒不差。反正故事的核心就是所罗门沦为黑奴后遭受的苦难和冤情,导演史蒂夫·麦奎恩堪称个人标签式彰显残酷的长镜头再次派上用场,影片始终围绕着各种残酷的体罚暴力做文章,自始至终在放大这段经历的苦和冤,烘托黑奴的无力
奥斯卡八成就是它了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